这首诗以“陈烈妇诗九首”之三的形式呈现,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首句“衅生萧墙迩,义动金石固”,以“萧墙”比喻内部矛盾,暗示冲突的产生;“金石固”则象征坚定的道德原则,强调正义的力量。这两句对比鲜明,揭示了在道德与利益冲突面前,正义最终能够战胜私欲的主题。
接下来,“有狐来绥绥,无梁速我渡”两句,通过狐狸的形象,隐喻了诱惑与挑战。狐狸的“绥绥”动作,暗示了诱惑的温柔与狡猾;而“无梁速我渡”则表达了面对诱惑时,迅速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即坚守道德底线。
“頩尔致素辞,尔言何乃酗”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内心的纯净与言行的道德标准。頩尔(形容儿童的可爱)在这里象征着内心的纯洁,而“致素辞”则是指保持真诚与纯洁的言语。然而,“尔言何乃酗”则提出疑问,是否言行一致,是否真正坚守道德,这引发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深入思考。
“雨绝无还云,河流岂西注”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时间流逝与事物变化的感慨。雨停云散,象征着过去无法挽回;河流东流,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性。这两句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疾风振微绡,可裂不可污”最后两句,以疾风中的轻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人的品格与道德不能被轻易动摇或玷污。轻纱虽脆弱,但在疾风中依然保持其纯洁与完整,象征着高尚人格的坚韧不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探讨了道德、选择、时间与人格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品质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