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竺寺

一宵何期此灵境,五粒松香金地冷。

西僧示我高隐心,月在中峰葛洪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梗]韵

翻译

一夜之间竟然来到这神奇的地方,
五粒松香弥漫的金地显得分外清凉。

注释

一宵:一夜。
何期:没想到会遇到。
灵境:神奇的境地。
五粒松香:五颗松树散发出的香气。
金地:泛着金色光芒的土地。
冷:清凉。
西僧:西方的僧人。
示我:向我展示。
高隐心:高尚的隐居之心。
月:月亮。
中峰:山中的高峰。
葛洪井:据传为葛洪(东晋道士)饮用过的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夜宿于深山中的天竺寺的情景。开篇“一宵何期此灵境”,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寺的偶然造访以及对于其神秘氛围的赞叹。一宵指的是一晚,何期意为无意之中,灵境则是形容这处环境超凡脱俗。接下来的“五粒松香金地冷”,通过对松香燃烧数量的精确描述,以及对寺院地面金色光泽与清冷气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内心感受。

中间两句“西僧示我高隐心,月在中峰葛洪井”,则透露出一位西方来的僧侣与诗人交流的心灵对话。高隐心可理解为高远且隐逸的心境,而月光洒落于山中的葛洪井,更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寺院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与僧侣之间关于心灵追求和生活态度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佛学思想的接受和内化,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景和精神境界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宿岛径夷山舍

百里遵鸟径,蓬征信邅回。

暝依渔樵宿,似过黄金台。

缺齧心未理,寥寥夜猿哀。

山深石床冷,海近腥气来。

主人意不浅,屡献流霞杯。

对月抚长剑,愁襟纷莫开。

九衢平如水,胡为涉崔崽。

一饭未遑饱,鹏图信悠哉。

山涛谑细君,吾岂厌蓬莱。

明发又驱马,客思一裴回。

形式: 古风

寄元孚道人

梵宇章句客,佩兰三十年。

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

横辀截洪偃,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

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驱虞谁能牵。

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续古二十九首(其一)

大尧登宝位,麟凤焕宸居。

海曲沾恩泽,还生比目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续古二十九首(其二)

生值揖逊历,长歌东南春。

钓鳌年三十,未见天子巡。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