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古道棠梨寒恻恻,子规满路东风湿。

留连好景为谁愁,归潮急,暮云碧,和雨和晴人不识。

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雨无消息。

强将此恨问花枝,嫣红积,莺如织,侬泪未弹花泪滴。

形式: 词牌: 天仙子

鉴赏

这首明代陈子龙的《天仙子》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古道棠梨寒恻恻",以古道上的棠梨树渲染出冷寂的氛围,寒意透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子规满路东风湿",子规鸟哀啼,加上湿润的东风,更增添了离别与思乡之情。

"留连好景为谁愁",诗人感叹美景无人欣赏,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归潮急,暮云碧,和雨和晴人不识",潮水急促,暮色苍茫,风雨不定,象征着诗人归乡之路的艰难和迷茫。

"北望音书迷故国",诗人遥望北方,渴望得到家乡的消息,但只有春雨连绵,没有丝毫音信,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失落。"强将此恨问花枝",诗人试图向花朵倾诉心中的苦闷,然而"嫣红积,莺如织",花儿虽艳丽,莺鸟虽众多,却无法排解他的愁绪,只能让花儿和自己的眼泪一同落下。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画堂春

艳阳深染杏花梢,晓烟初注樱桃。

满堂春思卷红绡,昨夜春消。

拾翠绿云斜亸,门棋红子闲敲。

无边芳草玉骢骄,人去迢迢。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千秋岁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花影下,相珍重。

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金缕枕,今谁共。

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清平乐

绣帘花散,难与东风算。

拈得金针丝又乱,尚剩檀心一半。

几回黛蹙双蛾,斜添红缕微波。

闲看燕泥欲堕,柳绵吹满轻罗。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桃源忆故人

小楼极望连平楚,帘卷一帆南浦。

试问晚风吹去,狼藉春何处。

相思此路无从数,毕竟天涯几许。

莫听娇莺私语,怨尽梨花雨。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