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

发白未及童,齿摇未及脱。

正如一席饮,烧烛将见跋。

溪山环草舍,霜露侵布褐。

文章虽自力,亦已强弩末。

宁将垂老耳,更受世事聒。

匡庐入我梦,行已寄瓶钵。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翻译

头发还未变白,牙齿摇动还未脱落。
就像一场盛宴,蜡烛燃烧将要燃尽。
溪流山峦环绕着茅屋,寒霜冷露浸湿粗布衣。
虽然文章出自自己之力,但也如同强弩之末。
宁愿在年老时,不再受世间纷扰。
庐山常入我梦中,行脚僧的生活已寄托于瓦罐和木钵。

注释

发白:头发变白。
童:童年。
齿摇:牙齿摇动。
脱:脱落。
一席饮:一场宴会。
跋:燃尽。
溪山:溪流山峦。
草舍:茅屋。
布褐:粗布衣。
自力:出自自己。
强弩末:强弩之末, 比喻力量衰弱。
垂老耳:年老之时。
聒:嘈杂。
匡庐:庐山。
瓶钵:瓦罐和木钵,指行脚僧人的生活用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境》,描绘了诗人步入老年时的境况。首句“发白未及童,齿摇未及脱”以白发和松动的牙齿象征时光匆匆,还未真正老去,却已接近迟暮。接下来的“正如一席饮,烧烛将见跋”比喻人生如烛火,即将燃尽,暗示岁月的流逝。

“溪山环草舍,霜露侵布褐”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环境,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霜露的侵袭,穿着粗布衣裳,显示出生活的清贫与坚韧。后两句“文章虽自力,亦已强弩末”表达了诗人虽然坚持自我创作,但才情已如强弩之末,暗含壮志难酬的感慨。

最后两句“宁将垂老耳,更受世事聒。匡庐入我梦,行已寄瓶钵”表达了诗人宁愿在宁静中度过晚年,不愿再被世事纷扰,心中向往庐山的隐逸生活,决定放下尘世,以行乞为生,寄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身体状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老境的坦然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考古

考古无长昼,忧时少熟眠。

偷生迫钟漏,战死愧兜鞬。

莫报乾坤施,空惊岁月迁。

藜羹安用糁,吾事本萧然。

形式: 五言律诗

耒阳令曾君寄禾谱农器谱二书求诗

欧阳公谱西都花,蔡公亦记北苑茶。

农功最大置不录,如弃六艺崇百家。

曾侯奋笔谱多稼,儋州读罢深咨嗟。

一篇秧马传海内,农器名数方萌芽。

令君继之笔何健,古今一一辨等差。

我今八十归抱耒,两编入手喜莫涯。

神农之学未可废,坐使末俗惭浮华。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肉食

平生爱枯淡,老病未免肉。

杀戒苦难持,贪境则易熟。

鄙夫五鼎少,达士一瓢足。

纷纷刀机间,断者岂复续。

习闻谓当然,乍见可痛哭。

长安多贵人,得此试一读。

形式: 古风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

跃马上云顶,欲呼飞仙人。

飞仙不可呼,野僧意甚真。

煎茶清樾下,童子拾堕薪。

我少本疏放,一出但坐贫。

缚裤属櫜鞬,哀哉水云身。

此地虽暂寓,失喜忘吟呻。

故溪归去来,岁晚思鲈莼。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