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
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注释

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
初:初次。
海岱:东海、泰山。
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青徐:青州、徐州。
鲍照诗:“平野起秋尘。
”《海赋》:“西薄青徐。
”《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
馀:残馀。
古意:伤古的意绪。
踌躇:犹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兖州城楼所见之景象与内心感受。东郡的方向,太阳正值中天,而南楼则是诗人远眺的起点。浮动的云朵连绵至海与山脉,广阔的平野延伸至遥远的青徐(古地名)。孤独的山峰上有秦代留下的碑文,荒废的鲁国宫殿显得寂寞。

诗人通过这番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的深切感受。诗中的“从来多古意”表明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沉浸与思考,而“临眺独踌躇”则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情绪。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语言凝练,意境遒劲,是一首融合山水田园与历史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紫宸殿退朝口号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