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赠

临流对月暗悲酸,瘦立东风自怯寒。

湘水佳人方告疾,帝都才子亦非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乾。

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柳富的作品,《又赠》。诗中描绘了临水对月的凄凉景象,抒发了孤独与寒冷之感,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临流对月暗悲酸,瘦立东风自怯寒”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在月光下临水而立,内心充满了悲伤和酸楚,独自面对寒冷的东风,显得格外瘦弱和无助。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月色的明亮反衬内心的悲凉,以瘦弱的身体映射出内心的脆弱。

颔联“湘水佳人方告疾,帝都才子亦非安”转而表达对远方友人的关切之情。佳人(可能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女子)在湘水边生病,帝都(指京城)的才子也并不安定。这两句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担忧。

颈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乾”引用了两个著名的典故,分别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和杜甫的《春望》。春蚕至死方能吐尽丝线,蜡烛燃烧至尽泪水方才干涸。这两句诗寓意深刻,既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是对奉献精神的赞美。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春蚕或蜡烛,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持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尾联“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无法实现的无奈。虽然心中充满牵挂,却因距离遥远,无法亲自前往探望,只能在梦中穿越万里的云山,希望能与友人相聚。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现实局限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

柳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海

沌元初一判,天地此居洼。

今古乾坤腹,朝昏明月家。

阔疑包地尽,势欲极天涯。

誓斩鲸鲵辈,临风按镆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咏泰山

万古春之主,群山孰可曹。

都因敦厚大,不是险㠊高。

顶衬天地愁,根盘野□牢。

坎离分背面,明月转周遭。

仙馆鸾朝舞,神亭鬼夜号。

云来诸夏雨,风去百川涛。

东渭藏阴重,西秦抱势豪。

龙蛇藏隙穴,草木立毫毛。

陕谷三升土,黄河五尺壕。

暂登临日观,直下钓灵鳌。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病虎行

海北愁云无从裂,风如追兵雪如撒。

哀者老虎病无力,百尺泉源都冻绝。

山中牛羊竟不来,牙爪寂寂伤饥渴。

万里兵刃色惨悽,獐娇鹿倨豺狼悦。

安得肉食复如初,平地纷纷羽毛血。

一吼千年白日寒,群兽幽忧心骨折。

如今缠病未能兴,长戈硬弩无相杀。

世上青山不敢生,青山尽是狐狸穴。

形式: 古风

鼎湖

有唐天子天宝初,礼官学士披图书。

推本黄帝九云车,曾跨火龙升天衢。

世传虢略留鼎湖,世传桥山晏神舆。

真人起灭不异涂,霓来吹落火龙须。

一须落处生万芜,春风秋霜荣复枯。

顶峰千丈金芙蕖,一叶金华落婺墟。

天子闻之为嗟吁,大封山川名仙都。

姓刘天师半山居,修真自结草屠苏。

始严祠宇辟一区,至今名篆存珷玞。

上下万年变万殊,水云依旧本扶疏。

事载咸通端不诬,世更五代迹不除。

钜宋兴王握乾符,庆源尊祖礼何如。

乃命天下严殿庐,治平天子榜玉虚。

北客南来一字无,飘飘含蓼政如荼。

崆峒童子真吾徒,心闲神应微嗫嚅。

尽收胜概赋归欤,归去山东作画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