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戊寅上巳,寂坐空斋,枨触旧游,叠去年社园修禊韵,赋此志慨

还号长安客。闭荒斋、药炉茗碗,换将吟席。

三月余寒犹不减,满眼新芜送碧。

恼人是、无情春色。

那管世间兴亡事,但莺花、依例留陈迹。

徒令我,叹非昔。年时祓禊欢场历。

趁嘉辰、琴尊胜赏,慰人衰白。

劫后园林今寥落,每向花前太息。

漫寻遍、烟郊尘陌。

一掬香兰愁波洗,旧繁华、堕影成追忆。

吟思黯,曲江侧。

形式:

鉴赏

这首《金缕曲》是夏孙桐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空斋中回忆往昔游历,特别是对去年社园修禊活动的怀念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

首句“还号长安客”,点明作者的身份和处境,仿佛是在异乡漂泊的游子,以长安为喻,暗含对过往繁华生活的怀念。接下来,“闭荒斋、药炉茗碗,换将吟席”几句,描绘了作者在简陋的居所中,以药炉茗碗为伴,以吟诵诗文为乐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寂寞。

“三月余寒犹不减,满眼新芜送碧”两句,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既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恼人是、无情春色”,表达了作者对春色虽美却无法留住的无奈和伤感。

“那管世间兴亡事,但莺花、依例留陈迹”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之情,表明作者对世事沧桑、人事变迁的淡漠态度,只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莺歌燕舞成为唯一不变的记忆。

“徒令我,叹非昔”直接抒发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哀愁。

“年时祓禊欢场历”一句提到了古代的一种习俗——祓禊,即春季在水边举行的祭祀仪式,这里借以表达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接下来,“趁嘉辰、琴尊胜赏,慰人衰白”几句,描述了作者在佳节之际,通过弹琴饮酒来慰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和心灵,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劫后园林今寥落,每向花前太息”两句,将笔触转向现实,描绘了战乱之后,曾经繁华的园林如今荒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的深切忧虑和哀痛。

“漫寻遍、烟郊尘陌”一句,写出了作者在寻找过去的痕迹时的迷茫和无力感,而“旧繁华、堕影成追忆”则直接点明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

最后,“吟思黯,曲江侧”两句,以景结情,将思绪引向了曲江畔,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记忆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七夕夜饮酒家,遇雨

银河露冷,金杯酒酽,天上人间欢遇。

多情终古属今宵,又岂是、秦朝楚暮。

片云乍起,罗衣暗湿,偏有无端风雨。

仙家一梦晓鸡啼,也添得、阳关离绪。

形式:

水龙吟

名山事业无穷,高人成就天缘造。

斯文未坠,留存硕果,岿然一老。

早入承明,郁为耆献,士林师表。

喜精神龙马,稀年健胜,得天厚,尘寰少。

老圃秋容入画,侑瑶觞、霜腴正饱。

晚香堂启,魏公高致,允称同调。

鸿文寿世,古欢尤羡,嫏嬛身到。

纪添筹、屈指期颐,岁寒长保。

形式:

满庭芳.戊戌闰三月望立夏,忆前月是日正清明也。苏庵出视李㤅伯先生霞川花影词手稿,有庚申闰清明作,谓自辛丑闰后再逢今日,枨触旧怀,含悽成咏。今距庚申垂四十载,中间再闰仅己卯一遇耳。鄙人频年濩落,久惯伤春,客里光阴,逾增惆怅。依韵示苏庵,并寄彦云和之

芳事关心,俊游过眼,人生能几清明。

桃花前度,江上苦催行。

才展余春一半,蓦惊回、报晓钟声。

无眠夜,单衾孤烛,方寸若为情。

东风曾有约,双栖采凤,百啭娇莺。

恁天公错爱,翻遣飘零。

枉被蚕丝自缚,羡飞鸿、云外冥冥。

都一样,兰愁蕙怨,旧曲忍重听。

形式:

浣溪纱.余春如驶,支绪可怜。抽毫写怨,以寄所怀。迟字一叶,回肠荡气。知音者将谓之何

容易浮生细慧煎。鬓丝萧瑟又今年。

日长庭院静恹恹。

春病倦于中酒后,客游轻过落花天。

襟痕余润殢炉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