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金缕曲》是夏孙桐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空斋中回忆往昔游历,特别是对去年社园修禊活动的怀念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
首句“还号长安客”,点明作者的身份和处境,仿佛是在异乡漂泊的游子,以长安为喻,暗含对过往繁华生活的怀念。接下来,“闭荒斋、药炉茗碗,换将吟席”几句,描绘了作者在简陋的居所中,以药炉茗碗为伴,以吟诵诗文为乐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寂寞。
“三月余寒犹不减,满眼新芜送碧”两句,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既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恼人是、无情春色”,表达了作者对春色虽美却无法留住的无奈和伤感。
“那管世间兴亡事,但莺花、依例留陈迹”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之情,表明作者对世事沧桑、人事变迁的淡漠态度,只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莺歌燕舞成为唯一不变的记忆。
“徒令我,叹非昔”直接抒发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哀愁。
“年时祓禊欢场历”一句提到了古代的一种习俗——祓禊,即春季在水边举行的祭祀仪式,这里借以表达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接下来,“趁嘉辰、琴尊胜赏,慰人衰白”几句,描述了作者在佳节之际,通过弹琴饮酒来慰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和心灵,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劫后园林今寥落,每向花前太息”两句,将笔触转向现实,描绘了战乱之后,曾经繁华的园林如今荒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的深切忧虑和哀痛。
“漫寻遍、烟郊尘陌”一句,写出了作者在寻找过去的痕迹时的迷茫和无力感,而“旧繁华、堕影成追忆”则直接点明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
最后,“吟思黯,曲江侧”两句,以景结情,将思绪引向了曲江畔,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记忆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