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访戴图为朱梅雪题壁

清夜开门满山雪,梅云淡锁朦胧月。

迸泉走突涧底冰,空谷应声如石裂。

此时此景天好奇,天发人趣人无知。

自非子猷杀风景,剡溪寂寥徒尔为。

扁舟乘兴亦草草,兴尽何须见安道。

当时不见故云高,若使见时无此好。

高轩素壁莹如练,乃有徐卿涂抹遍。

千载山阴一笑端,髣髴于今画中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壮丽的冬夜山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夜晚山中的雪景、梅云、朦胧月色、迸泉、冰冻的涧底以及空谷回音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通过“天好奇”、“天发人趣”等语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诗中引用了王子猷访戴的故事,借以表达即使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也有人可能因个人心境或理解不同而未能真正欣赏到其妙处。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虽有乘兴而来之意,但兴尽即返,并不需要非要见到安道(安道是王子猷的朋友)来共同欣赏美景,暗示了个人体验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最后,诗人以“髣髴于今画中见”收尾,既是对眼前景象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创作的肯定,暗示着这样的美景不仅存在于现实之中,也能够通过艺术形式被长久保存和传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感废

桑田或时变成海,古来人物今谁在。

燕入乌衣巷陌非,鹤归华表居民改。

王家富窟石家楼,至死贪求未肯休。

金银成堆珠论斛,一朝尽属他人收。

独立西风重歔欷,回头不忍分明视。

荆棘丛边瓦砾场,亦是谁家歌舞地。

平生两眼醉复醒,看尽人间几兴废。

形式: 古风

三味轩为张瑞卿

人莫不饮食,所病知味少。

惟有江东老步兵,世味深知见几早。

菰嫩儿臂白,莼香钗股肥。

鲈鱼更堪脍,四腮天下稀。

人生贵适意,富贵将何为。

万钱下箸空暴殄,千钟食禄多忧疑。

当时岂真为口腹,直指秋风作题目。

敢言主簿死铜驼,华亭鹤唳伤都督。

步兵上天家法在,子子孙孙今几代。

侍郎夕食止卜匏,此云三味犹嫌汰。

见在生前酒一杯,何如身后名千载。

形式: 古风

送罗照磨之官庐陵

我昔观风十载前,绣衣光耀西江船。

卖剑归耕十载后,君向西江我折云间柳。

西江水,日日清,西江月,夜夜明。

愿君之心如水复如月,洗民烦冤照奸谲。

贤才为政效验多,要听一一归来说。

形式: 古风

亲戚情话诗

故人前身丁令威,去家多年今复归。

江山如旧城郭在,宗族易世邻人非。

弟妇从来未识面,升堂叙礼还相见。

呼集诸孤伯父前,举觞逐一殷勤劝。

为言夫主去从军,五载音书绝不闻。

人生有死亦何恨,最苦军籍名犹存。

丁男未大要补役,往往移文催不息。

纪录申鸣续有条,案吏无钱行未得。

期功强近希谁助,叔在旁州守坟墓。

今年两度寄声来,又作长淮幕官去。

零丁薄命止一躯,况乃累岁多艰虞。

残喘虽存食指众,自度何以全诸孤。

故人低头听说罢,不觉吞声泪盈把。

我今自是羁旅人,有策安能救孤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