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通上人卷

格清词苦与谁论,携绕钱塘给事坟。

所得岂容人继和,朗吟应被鹤听闻。

月轮冷照千岩雪,霞片轻装万叠云。

投向吾庐卜知己,拟将诗草为师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无人能理解我这清雅的词句,只能环绕在钱塘给事的墓旁。
我的创作怎能容忍他人随意附和,朗读出来恐怕连鹤都会倾听。
明亮的月光照亮千座岩上的白雪,彩霞轻盈地覆盖在万重云层之上。
我将这些诗稿投向自己的居所,希望能得到知己的理解,甚至打算烧给我的老师。

注释

格清词苦:清雅深沉的词句。
与谁论:与谁共享或理解。
携绕:环绕。
钱塘给事坟:钱塘一带有名官员的坟墓。
所得:所写的诗作。
岂容:怎能允许。
人继和:他人随意附和。
朗吟:大声朗诵。
月轮:明亮的月亮。
千岩雪:千座岩石上的积雪。
霞片:彩霞。
万叠云:层层叠叠的云彩。
投向:投递到。
吾庐:我的居所。
卜知己:寻找知音。
师焚:烧给老师。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还通上人卷》。从艺术风格和用词造句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传承与鉴赏的独到见解。

“格清词苦与谁论,携绕钱塘给事坟。”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作品深刻内涵难以为他人所理解的苦恼,同时借“携绕钱塘”之举,描绘出一幅诗人独自漫步于历史遗迹之间的情景,寄寓着对过去文学巨匠的怀念与致敬。

“所得岂容人继和,朗吟应被鹤听闻。”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与信仰,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成就,也希望能得到后人的认同与传颂。并通过“鹤听闻”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月轮冷照千岩雪,霞片轻装万叠云。”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月轮冷照”表现了清冷孤寂的夜晚景致,而“霞片轻装万叠云”则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天际画面,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体验。

最后,“投向吾庐卜知己,拟将诗草为师焚。”作者表明了对知音难求的无奈,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决绝的态度——在没有知音的情况下,将自己未成熟的作品付之一炬,以此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层次分明、意象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传承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閒居

五斗不尔竞,一区聊自营。

閒看探花信,静坐听松声。

约客酒初熟,访僧诗漫成。

有时过闾里,往往竞邀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光诗首句云饱食复闲眠又成二章(其二)闲眠

秋怀一事无,暑尽昼凉初。

竹户静长闭,藜床安有馀。

逍遥化胡蝶,容易入华胥。

天上多官府,神仙恐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閒眠

乍暖经行久,新凉出浴初。

酒酣春昼永,食饱午钟馀。

我懒喜聊复,君閒应乐胥。

年来苦奔走,此味竟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和丁景仁三叉河留题赠李仲山

飘零双鬓已星星,万里江湖寄此身。

山拥青螺初洗雨,水浮苍壁似围春。

别来兴废同千古,此去荣枯会一新。

葭薍弥天草如积,宽予犹赖有斯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