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

我乡山川遥,秋晚空景促。

天明共云散,日落依鸟宿。

主人逃名子,鹤发卧空谷。

野言得真风,山貌宜古服。

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

秋窗照疏萤,寒犬吠落木。

朝隐留此处,一点天边宿。

今忆见此时,添悲览止足。

迟迟清夜昼,幽路出深竹。

笑谢万户侯,余将耻干禄。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家乡的山水遥远,秋天傍晚景色显得紧迫。
黎明时分与云雾一同消散,日落时分跟随飞鸟归巢。
主人逃避名声,白发老者独居山谷。
在野外的话语中感受到淳朴的风气,山的风貌适合古老的服饰。
在这无声之地,我暂时忘却尘世的俗气。
秋夜窗户映照着稀疏的萤火虫,寒犬对着落叶哀鸣。
早晨的隐士选择留在这里,如同天边的一颗孤星。
如今回忆起这个时刻,更添悲伤,懂得满足。
漫长的清夜白天,幽静的小路从深竹林中延伸。
笑着拒绝万贯家财,我以追求官禄为耻。

注释

山川:家乡的山水。
空景:秋天傍晚的景色。
天明:黎明时分。
云散:与云雾一起消散。
主人:拥有土地或居所的人。
鹤发:形容老人白发。
野言:田野间的朴素言语。
古服:古代的服装风格。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疏萤:稀疏的萤火虫。
落木:落叶。
朝隐:早晨的隐士。
止足:满足,知足。
幽路:幽静的小路。
万户侯:拥有广大封地的大官。
干禄:追求官职和俸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傍晚,于一处偏远的山川之地寻找到一位隐居者,并对其生活方式产生共鸣。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秋晚空景促”,“野言得真风”,“秋窗照疏萤”,“寒犬吠落木”等,以及对主人隐居情境的刻画,如“主人逃名子,鹤发卧空谷”,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返璞归真的向往。

诗中还透露出诗人的自豪与不满,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如“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如“笑谢万户侯,余将耻干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与隐逸之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然,以及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秋暮山中怀李端公益

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

前年绣衣客,此节过此堂。

侍臣不自高,笑脱绣衣裳。

眠云有馀态,入鸟不乱行。

我恐云岚色,损君鞍马光。

君言此何言,且共覆前觞。

古人重一笑,买日轻金装。

日尽秉烛游,千年不能忘。

君言此何言,明日皆异乡。

明日非今日,山下道路长。

一从山下来,天地再炎凉。

此中会难得,梦君马玄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窃览都官李郎中和李舍人益酬张舍人弘静夏夜寓直思闻雅琴见寄

朝草天子奏,夜语思忧琴。

因声含香气,其韵流水音。

仙乐朱凤意,灵芝紫鸾心。

翻然远求友,岂独双归林。

松吹暑中冷,星花池上深。

倘俾有声乐,请以丝和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僧之宣城

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

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闻蝉

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稍断当窗梦,更悽临水意。

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

馀引未全歇,凝悲寻迥至。

星井欲望河,月扇看藏笥。

谁念因声感,放歌写人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