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十二)

一别蓬莱馆。看桑田成海,又见松枯石烂。

目断虚皇无极处,安得殿头宣唤。

指归路、钧天早晚。

此去罡风三万里,但九霞、渺渺青云远。

望不极,空泪眼。瑶池昔会群仙宴。

此秋来、荻花枫叶,令人凄惋。

满面朱尘那忍见,酒病花愁何限。

知几度、春莺秋雁。

从此飞神腾碧落,向清都、来往应无间。

丹渐熟,骨将换。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离开蓬莱仙境,目睹沧海桑田的变化,再次看到松树枯萎石头腐烂。
目光追寻遥远的虚无之境,哪里能听到宫殿中的召唤。
指引归途,不知何时能到达天宫。
这次旅程将穿越三万里的罡风,只有九色祥云引领我向青云之上。
望不到尽头,只能泪水涟涟。回忆起昔日瑶池仙宴的盛况。
这个秋天,荻花枫叶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哀婉。
满面尘埃,怎能忍受,酒醉花愁无尽。
不知已经过了多少次春莺秋雁的轮回。
从此以后,神灵将在碧落间飞翔,往返于清都之间应无障碍。
修炼的丹药逐渐成熟,骨骼也将随之改变。

注释

蓬莱馆: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桑田成海:比喻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松枯石烂:形容时间长久,事物变化巨大。
虚皇:虚无的帝王,象征天宫。
钧天:古代神话中天帝居住的地方。
罡风:传说中的高空强风。
九霞:九色祥云,象征吉祥。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的居所,有仙宴。
荻花:秋季植物,象征凄凉。
春莺秋雁: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寓言人生轮回。
碧落:天空或仙境。
清都:道教中对天宫的称呼。
丹渐熟:修炼者炼丹的过程,指修为提升。
骨将换:修炼者期望通过修炼改变体质。

鉴赏

这首《贺新郎·其十二》是宋代道士葛长庚的作品,以仙道之思和对蓬莱仙境的向往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追求永恒的感慨。词中描绘了一幅从人间到仙境的旅程,桑田沧海的变化象征着世事变迁,松枯石烂则寓示岁月流转。诗人遥望蓬莱馆,渴望被“宣唤”至仙界,踏上“罡风三万里”的征途,尽管路途遥远,但心向九霄,期待能与仙群共宴。

“瑶池昔会群仙宴”回忆起昔日的仙界盛会,而今眼前却是“荻花枫叶”的凄凉秋景,引发无限伤感。诗人感叹自己“满面朱尘”,既有尘世的疲惫,又有酒病花愁的困扰,但他仍怀揣希望,期待能超越生死,飞升碧落,往来于清都仙境,直至“丹渐熟,骨将换”,象征着灵魂的净化和肉身的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奇幻,展现了葛长庚作为道教徒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34)

葛长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世称紫清先生。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 籍贯: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其十三)

遥想阳明洞。夜深时、猿啼鹤唳,露寒烟重。

家在神霄归未得,十二玉楼无梦。

梦里听、瑶琴三弄。

醉卧长安人不识,晚秋天、此意西风共。

黄金印,吾何用。云衢高策青鸾鞚。

把天书玉篆,留与世人崇奉。

垂手入廛长是醉,醉则从教懵懂。

那些子、凝然不动。

一剑行空神鬼惧,金粟儿、日向丹田种。

把得稳,任放纵。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二十三)怀仙楼

极目飙尘表。醉酣时、楼中起舞,楼前舒啸。

坐见四山烟雾散,是处落花啼鸟。

忽惊下、九天星斗。

双鹤飞来风露爽,一声声、清唳苍松杪。

奈对景,不酾酒。旧家三点蓬莱小。

有琼台双阙,长是香花缭绕。

铁笛夜吹金剑吼,恨此瀛洲路杳。

知几度、琪林春老。

闲倚朱阑思昨梦,对江山、感慨无人晓。

但千里,月华皎。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十一)送赵师之江州

倏又西风起。这一年光景,早过三分之二。

燕去鸿来何日了,多少世间心事。

待则甚、功成名遂。

枫叶荻花动凉思,又寻思、江上琵琶泪。

还感慨,劳梦寐。愁来长是朝朝醉。

刬地成、宋玉伤感,三闾憔悴。况是凄凉寸心碎。

目断水苍山翠。更送客、长亭分袂。

阁皂山前梧桐雨,起风樯、露舶无穷意。

君此去,趁秋霁。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十六)别鹤林

昔在神霄府。是上皇娇惜,便自酣歌醉舞。

来此人间不知岁,仍是酒龙诗虎。

做弄得、襟情如许。俯仰红尘几今古。

算风灯、泡沫无凭处。即有这,烟霄路。

淮山浙岸潇湘浦。一寻思、柳亭枫驿,泪珠溅俎。

此去何时又相会,离恨萦人如缕。

更天也、愁人风雨。

语燕啼莺莫相管,请各家、占取闲亭坞。

人事尽,天上去。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