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翻译

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

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江南女子的独白和她对未来的期待。"问我何年归得去"表达了她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何时能返回的不确定。"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比喻,展现了女子在微风细雨中行走的场景,她的步态轻盈,仿佛穿着薄绸衣裳,显得清新脱俗。

"江亭夜语"转而写到夜晚的江边,女子与人交谈,可能是分享心事或倾诉离愁。"喜见京华新样舞"则透露出她对京城文化的新鲜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尤其是当她看到新颖的舞蹈时,心中充满了喜悦。

最后两句"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以莲花步比喻女子的轻盈身姿,同时也暗指她期待着自己像迁徙的客鸟一样,终于在这个时刻找到了归宿。整首词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展现了江南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二首(其一)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减字木兰花.琴

神閒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

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

归去无眠。一夜馀音在耳边。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无愁可解.国工花日新作越调解愁。洛阳刘几伯寿闻而悦之。戏作俚语之词。天下传咏。以为几于达者。龙丘子犹笑之。此虽免乎愁。犹有所解也。若夫游于自然而托于不得已。人乐亦乐。人愁亦愁。彼且恶乎解哉。乃反其词。作无愁可解云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

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

何用不著心里。

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

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

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

甚唤做、物情之外。

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形式: 词牌: 无愁可解

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閒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