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落魄却志向高洁的隐士形象。诗人以"落魄蕉衫戴道冠"开篇,形象地刻画出人物虽然生活困顿,但仍保持着道家的朴素和精神追求。"菖蒲满案浸清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贫与心境的淡泊,菖蒲象征着高洁之气,清寒则暗示生活的简朴。
"有钱即买丹砂炼,无病犹将素问看"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对养生之道的热衷,即使贫穷也坚持研读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体现了他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
"连日游山僧共住,频年乞米鹤同餐"写出了隐士与僧侣的交往以及与鹤为伴的生活,反映出他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世间不朽非钟鼎,曾与高人静处观"点明主题,表达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不朽并非权贵所拥有的钟鼎,而是内心的修养和与高人相处的宁静时光。整首诗通过隐士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