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无弦琴》由明代诗人邓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无弦之琴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对它的深深情感。
首联“朱弦不具锦囊盛,几度空携月下行。”开篇即以“朱弦”和“锦囊”为引,暗示了琴的珍贵与美好,然而“不具”和“空携”的描述,又透露出琴已失去原有的功能,只能在月光下徒增哀愁。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琴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颔联“天水断纹看有影,峄阳焦尾听无声。”进一步描绘了无弦之琴的外观与内在。天水断纹,仿佛是琴面留下的岁月痕迹,虽无声音,却在月光下映照出独特的光影之美;峄阳焦尾,比喻琴身虽残破,但其材质与工艺依然令人赞叹。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无弦之琴的独特韵味。
颈联“竹边每恨徽金冷,石上空怀漱玉清。”转而从无弦之琴的配件——徽金(琴徽)与石上(琴底)的想象中,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徽金的“冷”与石上的“漱玉清”,不仅描绘了琴的物理状态,更寄托了诗人对琴的深情与怀念。这里的“恨”与“空怀”,体现了诗人对琴失去功能的遗憾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尾联“只恐茂陵多病后,那能一曲寄钟情。”以历史人物汉武帝茂陵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年老体衰、无法再弹奏一曲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知音难觅、情感难以传达的无奈。这一联以历史典故入诗,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深化了主题。
综上所述,《无弦琴》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无弦之琴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情怀。诗人通过对琴的赞美与怀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知音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