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郑史君泛舟晚归

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

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

江晚笙歌促,山晴鼓角严。

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向南城外眺望归家的路,城楼高高卷起窗帘。
小桥低垂在黑色车盖下,弯曲河岸边红色衣襟飘转。
傍晚时分江面上传来急促的笙歌声,晴朗的山中鼓角声格外庄重。
羊公不要先喝醉了,清晨时分月光还很纤细明亮。

注释

南郭:城南的外城。
望归处:眺望回家的地方。
郡楼:郡城的高楼。
高卷帘:把帘子高高卷起。
平桥:平坦的小桥。
低皂盖:低垂的黑色车篷,代指官员的车驾。
曲岸:弯曲的河岸。
转彤襜:转身时红色的衣襟飘动,襜指衣襟。
江晚:傍晚的江面。
笙歌促:笙乐歌声急促。
山晴:晴朗的山间。
鼓角严:鼓和号角的声音显得庄重严肃。
羊公:此处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以清廉或爱民著称的官员,或泛指友人。
莫先醉:不要先喝醉。
清晓:清晨。
月纤纤:形容月光细弱、皎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面:诗人与友人郑史君一同乘舟,享受着宁静的傍晚时光。开篇“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便设定了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这里的“南郭”指的是城墙的南边,而“郡楼”则是官府所在之地。诗人站在这座城郭之上,远眺归途之处,眼前是高卷的帘幕,这既表现了诗人的心境,也映衬出一种孤寂与静谧。

接着,“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这里的“平桥”和“曲岸”构成了一个和谐而优美的画面,而“皂盖”和“彤襜”则是对水波和河岸颜色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细致入微的情感观察。

第三句“江晚笙歌促,山晴鼓角严”转而描绘了傍晚的音乐之声与自然之景交织在一起的画面。“江晚”的背景下,“笙歌”和“鼓角”共同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庄重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一种对生活节奏的感受。

最后两句“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则是对友人郑史君(羊公)的提醒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里的“羊公”即郑史君,而“莫先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愉悦的情感不要太早结束。在这样的夜晚,月色纤细而清新,这不仅是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邃情感。它不仅是一次傍晚泛舟的记录,也是一种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赞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其一)

陪汎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

亭台阴合树初昼,弦管韵高山欲秋。

皆贺虢岩终选傅,自伤燕谷未逢邹。

昔时恩遇今能否,一尉沧洲已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其二)

江上西来共鸟飞,剪荷浮汎似轻肥。

王珣作簿公曾喜,刘表为邦客尽依。

云外轩窗通早景,风前箫鼓送残晖。

宛陵行乐金陵住,遥对家山未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陪越中使院诸公镜波馆饯明台裴郑二使君

倾幕来华馆,淹留二使君。

舞移清夜月,歌断碧空云。

海郡楼台接,江船剑戟分。

明时自骞翥,无复叹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陵阳春日寄汝洛旧游

百年身世似飘蓬,泽国移家叠嶂中。

万里绿波鱼恋钓,九重青汉鹤愁笼。

西池水冷春岩雪,南浦花香晓树风。

纵倒芳尊心不醉,故人多在洛城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