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清湘

岭开蛮壤断,此地下湘川。

绿水文如染,丹枫色欲然。

瘴消还爱酒,我醉尚忧边。

故里谁相访,孤帆出晓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山岭开辟,蛮地隔绝,这里连接着湘水之川。
碧绿的江水仿佛被染过,鲜红的枫叶似要燃烧。
瘴气消散后更爱饮酒,即使醉了仍忧虑边境安危。
家乡的亲人有谁来访?只有一叶孤舟在拂晓的烟雾中驶出。

注释

岭:山岭。
蛮壤断:蛮地隔绝。
湘川:湘水之川。
绿水:碧绿的江水。
文如染:仿佛被染过。
丹枫:鲜红的枫叶。
色欲然:似要燃烧。
瘴消:瘴气消散。
爱酒:更爱饮酒。
忧边:忧虑边境。
故里:家乡。
谁相访:有谁来访。
孤帆:一叶孤舟。
晓烟:拂晓的烟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陶弼的《过清湘》,描绘了诗人行经湖南清湘地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岭开蛮壤断”展现了山岭的开阔和蛮荒之地的界限被打破,接下来“此地下湘川”点明了地理位置。"绿水文如染"运用比喻,形容湘江水碧绿如染,色彩鲜明;“丹枫色欲然”则描绘了两岸红枫叶如火,热烈而引人注目。

诗人身处异乡,瘴气已消,但仍对边境的安危有所忧虑,“瘴消还爱酒,我醉尚忧边”表达了他虽暂得解脱,但心中仍挂念国家边防。最后一句“故里谁相访,孤帆出晓烟”,诗人以孤独的船影在晨雾中远去,寄托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既有壮丽的山水画卷,又有深沉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那霸泉(其一)

昔年观地志,此水出牂牁。

断岸深无底,平流暗起波。

感恩来客少,射影短狐多。

未老诸蛮在,楼船空再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阳朔县

五管新多事,轻车屡往还。

勤劳成白发,故旧是青山。

树色才分楚,江声未出蛮。

自惭迎候少,无惠及孤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吟石

守边无一事,江上得閒吟。

醉呓歌微出,狂书墨不深。

潮痕没高岸,月色透疏林。

此意无人解,宵分泪满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芙蓉亭

边柝无声狱讼疏,芙蓉池上避金乌。

民收果实充田赋,匠写空形入画图。

白鸟知机远冠盖,紫鳞贪饵落盘盂。

主人非为清香护,爱此烟波似五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