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
晴烟沙苑树,晚日渭川帆。
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
郡楼空一望,含意卷高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关中时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开篇“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两句,诗人以过往时光为背景,讲述自己曾在关中做客,多次游历伏毒岩这样的险峻之地,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映射出诗人的冒险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晴烟沙苑树,晚日渭川帆”两句,以清新的视角展现了关中的自然风光。晴朗的天气中,沙苑之树显得格外清新,而晚日时分,渭川上的帆船则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不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和谐的体现。
“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两句,转换了情感的色彩。诗人由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转向对现在时光流逝的感慨。昔日的青春年华已然不再,而今朝的白发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
“郡楼空一望,含意卷高帘”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站在郡楼上,只需一眼便能望尽四周的景色,但却选择卷起高高的窗帘,这里的“含意”,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隔绝,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自我封闭和思考。这也许是诗人在面对岁月变迁时,所采取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和深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生活画卷。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沉思,以及对于过往与现在的深切反思。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
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
一东一西别,别何如。
终期大冶再熔鍊,愿托扶摇翔碧虚。
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
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
西园花已尽,新月为谁来。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
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