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沁园春·简范月三》由清代诗人高深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歌女伴奏、文人赋诗的生动画面。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以及对友情、爱情的细腻描绘。
“春又阑珊”,春天即将逝去,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我欲问君,何以遣之?”则直接引出主题,提出如何度过这最后的春日时光的问题。接下来,诗人给出了答案:“有妓名翠玉,雅称妖丽;歌传红豆,最解相思。”翠玉是歌女的名字,红豆象征着相思之情,通过她们的歌声和表演,可以寄托情感,消解相思之苦。
“既得佳人,可无名士,酒与诗狂却让谁?”这里提到的“佳人”和“名士”都是指陪伴饮酒赋诗的伴侣,无论是美艳的女子还是才华横溢的文人,都是春日宴饮不可或缺的角色。接着,“惟君在,问君能来否,莫更迟迟。”诗人邀请友人一同参与这场春日盛宴,不要迟疑,不要错过这美好的时光。
“须将彩笔亲携。好谱与杨枝并竹枝。”诗人希望友人带上画笔,不仅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还能创作出更多艺术作品,与自然界的杨枝、竹枝相映成趣。接下来的“向闹红影里,费他莺脰;揉蓝茵上,消我螺卮。”描述了宴会上热闹的场景和人们尽情欢饮的情景,莺脰(莺喉)比喻歌声甜美,螺卮(螺形酒杯)形容酒器精致,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氛围。
“未免有情,何妨作乐,领取风流此一时。”诗人强调了在这短暂的美好时光里,应该尽情享受,不必顾虑太多。最后,“销魂处,是佳人香口,名士清词。”点明了这场盛宴中最令人销魂的部分,即佳人的柔声细语和名士的清雅诗句,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场春日盛宴的灵魂。
整首词通过对春日宴饮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爱情以及艺术创作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