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龙涡

石龙不见形,石雨如散星。

山下晴皎皎,山中阴泠泠。

水飞林木杪,珠缀莓苔屏。

畜异物皆别,当晨景欲暝。

泉芳春气碧,松月寒色青。

险力此独壮,猛兽亦不停。

日暮且回去,浮心恨未宁。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翻译

石龙已无踪影,石头雨点如星星般散落。
山脚阳光明媚,山中却幽暗清凉。
水流穿过树梢,像珍珠串在莓苔屏风上。
这里蓄养着奇异的生物,各有特色,清晨景色渐暗。
泉水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松树与月光交织出清冷的色彩。
这里的险峻力量独特,连猛兽也止步不前。
日落时分,我只得离去,心中遗憾未能平静。

注释

石龙:传说中的龙形岩石。
散星:形容雨点分散如星星。
晴皎皎:明亮晴朗。
阴泠泠:阴暗清凉。
木杪:树梢。
莓苔屏:覆盖着莓苔的屏风。
畜异物:养育着奇异的生物。
晨景欲暝:清晨的景色开始昏暗。
泉芳:泉水芬芳。
松月:松树与月光。
险力:险峻的力量。
猛兽亦不停:连猛兽也无法通过。
日暮:傍晚。
浮心:浮动的心绪。
恨未宁:遗憾未能平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通过对比和对偶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神秘的氛围。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了石龙涡的奇异之美。

"石龙不见形,石雨如散星"两句设定了整个山水画卷的宏伟气势,石龙隐而不见,仿佛有着神秘的生命力,而那如同流星般落下的石雨,则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美感。

接下来的"山下晴皎皎,山中阴泠泠",通过对比光线与阴影的不同,表现了山势之雄伟和天气之多变。山下阳光明媚,而山中则是阴郁,这种对照鲜明地描绘出了自然界的层次感。

"水飞林木杪,珠缀莓苔屏"一联,以水为媒介,将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水的流动不仅带出了林木的生机,更让那些如珍珠般散落的水花附着于莓苔之上,营造出一种精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畜异物皆别,当晨景欲暝"则是对山中奇特生物的点睛之笔,这里的“畜”字生动地表现了各种动物各自忙碌的情形,而“当晨景欲暝”则暗示了一天即将结束,景色也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渐渐模糊。

"泉芳春气碧,松月寒色青"两句,以泉水和松林为对象,分别抒写了春日与夜晚的不同景象。泉水在春天显得清新脱俗,而松树在月光下则呈现出一种冷冽而深远的色彩。

"险力此独壮,猛兽亦不停"一联突出了山石之险峻和野兽之凶猛,这里“险力”二字形容了山势的雄伟,而“猛兽亦不停”则展现了一种生命力的旺盛。

最后,“日暮且回去,浮心恨未宁”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之后,对这片美景依依难舍的情感。这里的“浮心”暗示着内心的波动,而“恨未宁”则是对未能完全领略此地风光的一种遗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游华山云台观

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

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

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

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

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杂曲歌辞.游侠行

壮士性刚决,火中见石裂。

杀人不回头,轻生如暂别。

岂知眼有泪,肯白头上发。

半生无恩酬,剑闲一百月。

形式: 乐府曲辞

游枋口(其一)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

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

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

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

芳物竞晼晚,绿梢挂新柔。

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

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游枋口(其二)

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华,不作寻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时昼恒新。

鸟声尽依依,兽心亦忻忻。

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

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