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九首(其三)拟韦应物

坐投林下石,秋声出疏林。

林间鸟惊栖,岂独伤客心。

物亦有代谢,此理共古今。

邻父缩新醅,林下邀同斟。

痴儿踏吴歌,娅姹足讹音。

日落相携手,凉风快虚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坐在树林下的石头上,秋意透过稀疏的树林传来。
树林中的鸟儿被惊飞,岂止触动了旅人的愁绪。
世间万物都有更替,这个道理自古至今不变。
邻居老人拿出新酿的酒,邀请我们在林中一同品尝。
孩童们踏着吴地的歌谣,声音稚嫩且充满错误。
日落时分,我们手牵手散步,凉风吹过,让人心胸舒畅。

注释

坐:坐下。
投:投掷。
林下:树林之下。
秋声:秋天的声音。
疏林:稀疏的树林。
惊栖:惊飞栖息。
岂独:岂止。
代谢:更替。
古今:古今中外。
邻父:邻居老人。
新醅:新酿的酒。
痴儿:天真无邪的孩子。
娅姹:形容女子娇美。
讹音:错误的发音。
携手:手拉手。
凉风:凉爽的风。
虚襟:敞开胸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秋兴九首(其三)拟韦应物》,描绘了秋天的静谧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坐投林下石”,写诗人独自坐在树林下的石头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秋声出疏林”描绘了秋风吹过稀疏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增添了季节的萧瑟感。

“林间鸟惊栖,岂独伤客心”表达了诗人听到鸟儿因秋声而惊飞,不禁触动了自己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接下来,“物亦有代谢,此理共古今”诗人借自然界的更迭,感叹世间万物都有生老病死,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规律。

“邻父缩新醅,林下邀同斟”则转向人情,邻居热情地拿出新酿的酒,在林下邀请诗人共享,展现了邻里之间的淳朴和温暖。最后两句,“痴儿踏吴歌,娅姹足讹音”描绘了孩子们天真烂漫地唱着吴地方言的歌曲,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和活力。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秦观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深沉内敛的风格。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

芙蓉露浓红压枝,幽禽感秋花畔啼。

玉人一去未回马,梁边燕子三见归。

江头白蘋老波底,尺书不来空相望。

斜吹疏雨湿秋江,霜风暗引芙蕖香,石上菖蒲三尺长。

绿头鸭儿栖萍草,采莲女郎笑花老。

木兰船上动江水,不觉鸳鸯带波起。

形式: 古风

秋兴九首(其六)拟玉川子

南州有病客,起卧北窗下。

玉兔衔光照清夜,故人别我京洛游,不寄一行三改秋。

秋色变冷客裘薄,渐觉衣袂寒飕飕。

作诗欲寄君,未语先有愁。

不如呼童起,危坐北窗下,一杯宽我千日忧。

眼前俗事何扰扰,此夕尽向杯中休,何必怀黄金印兮爵通侯。

形式: 古风

秋兴九首(其四)拟李贺

鱼鳞甃空排嫩碧,露桂梢寒挂团璧。

白蘋风起吹北窗,尺鲤沉没断消息。

燕子将雏欲归去,沈郎病骨惊迟暮。

浓愁茫茫寄何处,万里江南芳草路。

形式: 古风

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

寝瘵当老秋,入夜庭轩空。

天光脆如洗,月色清无缝。

风飙戾戾轻,露气霏霏重。

檐花伴徐步,笼烛窥孤讽。

缅惟情所亲,佳辰谁与共。

夫子淮海英,材大难为用。

秉心既绝俗,发语自惊众。

麈尾扣球琳,笔端攒螮蝀。

雄深迫扬马,妙丽该沈宋。

浮沉任朝野,鱼鸟狎鲲凤。

与时真楚越,于我实伯仲。

尔来居邑邻,颇便书札贡。

上凭鸿雁传,下托鲤鱼送。

二物或愆时,已辱移文讼。

人生无根柢,泛若凌波葑。

昧者复汲汲,晨暝趋一鬨。

阴持含沙毒,射影期必中。

自匿嫫母容,对客施锦幪。

溘然一朝逝,万事俱成梦。

形骸犹汝辞,利势犹君动。

思之可太息,伤之为长恸。

所以古达人,脱身事高纵。

我生尤不敏,胸腹常空洞。

彊颜入规模,垂耳受羁鞚。

行谋买竿枻,名理就折衷。

但恐狂接舆,烦君更嘲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