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去妇叹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描绘了女子在空谷中独自生活的凄凉景象,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首句“空谷多凄风”,开篇即以“空谷”和“凄风”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寞的氛围,暗示了女子所处环境的孤独与艰难。接着“树木何潇森”,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树木的茂密与女子的孤单形成对比,强化了她的孤独感。
“浣衣涧冰合,采苓山雪深”两句,通过女子在寒冷季节里劳作的场景,展现了她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冰封的涧水、积雪覆盖的山林,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也象征着女子命运的艰难。
“离居寄岩穴,忧思托鸣琴”两句,点明了女子的居住环境和情感寄托。远离人群的岩穴,成为她心灵的避难所;而弹奏的琴声,则是她排遣忧愁的方式。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琴声不仅是音乐的表达,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两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情感世界。早晨弹奏的是“别鹤操”,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傍晚则是“孤鸿吟”,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两句通过音乐与情感的关联,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复杂的心境。
“弹苦思弥切,巑岏隔去岑”两句,揭示了女子情感的深度与强烈。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愈发浓烈,仿佛高山阻隔,难以逾越。这里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最后,“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女子遭遇的同情与关切。他希望有人能够听到女子的悲叹,给予她理解和帮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忧愁与坚韧。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