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庵二首(其二)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城中的太守是谁呢?
隐居山林的先生并非我本人。

注释

城中:指城市或官府。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林下:指退隐山林,不仕的隐士。
先生:对有学问或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非我身:不是指我自己。
庵中:指僧人居住的小屋,也泛指简朴的住所。
光禄:古代官职,掌管祭祀和膳食。
雪中履迹: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
镜中真:如同镜子般清晰可见的真实。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收录在《东坡杂著》中。诗中的“城中太守”指的是官居高位的人物,而“林下先生”则隐喻诗人自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愿涉足官场的心态。

“若向庵中觅光禄”,这里的“庵”指的是佛寺或道观,“觅光禄”则是寻找荣华富贵之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无奈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嘲。

“雪中履迹镜中真”,此句运用了鲜明的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脚印比作雪地中的足迹,将心灵的纯洁比作镜中的映像。这里,雪的地面可以看作是清冷无染的环境,而履迹则象征着诗人在这世界中留下的痕迹;“镜中真”则形容心灵的明净和真实,如同镜子一般能够照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内心世界的纯洁自守。苏轼在这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远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也。二首(其一)

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攲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

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陌争牛卧作团。

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于其间,观诸公醉笑,以拨滞闷也。二首(其二)

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

此日使君不强喜,早春风物为谁妍。

青衫公子家千里,白发先生杖百钱。

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答李邦直

美人如春风,著物物未知。

羁愁似冰雪,见子先流澌。

子从徐方来,吏民举熙熙。

扶病出见之,惊我一何衰。

知我久慵倦,起我以新诗。

诗词如醇酒,盎然熏四支。

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

西斋有蛮帐,风雨夜纷披。

放怀语不择,抚掌笑脱颐。

别来今几何,春物已含姿。

柳色日夜暗,子来竟何时。

徐方虽云乐,东山禁游嬉。

又无狂太守,何以解忧思。

闻子有贤妇,华堂咏《螽斯》。

曷不倒囊橐,卖剑买蛾眉。

不用教丝竹,唱我新歌词。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一)湖桥

朱栏画柱照湖明,白葛乌纱曳履行。

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