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少陵有是语,申言饯公行。

公初来蜀时,豺狼浩纵横。

剪除二三辈,百兽弭耳惊。

坐令坤维地,众醉稍稍醒。

仁风被动植,德泽覃幽明。

咸云真使者,有眼未曾经。

今将夔子去,方面倚长城。

虽分阃外忧,三川难为情。

岷山黯无色,锦水咽无声。

政恐狐狸出,依然扰吾民。

鄙夫为之言,汝曹且静听。

我公非常人,夷夏知威名。

平生活国心,须臾不少宁。

天欲靖乾坤,平步公与卿。

大摅康济学,引手援生灵。

形式: 古风

翻译

您来时雪山增重,您离去时雪山轻盈。
杜甫曾有这样的诗,我再次强调为您践行。
您初次来到蜀地时,凶猛的豺狼横行霸道。
您消灭了其中几伙,让百兽都屏息倾听。
您的到来使大地复苏,人们逐渐从沉醉中清醒。
您的仁德感动草木,恩泽普照幽暗和光明。
大家都说您是真正的使者,从未被凡尘蒙蔽双眼。
现在您要离开,如同夔子镇守一方,如长城般重要。
虽然您身在边疆忧虑重重,但三川之地的情感难以言表。
岷山因您而黯然失色,锦水也悄然无声。
只担心狐狸作乱,依旧扰乱百姓安宁。
我这粗人在此发言,你们静静聆听。
您非比寻常之人,夷夏皆知您的威望和名声。
您一生以治国为念,片刻也不曾安宁。
上天欲使天地安宁,您与卿共同迈步前行。
您广施康济之学,伸手援助众生。

注释

雪山:形容公的威严如同雪山般沉重。
申言:再次强调或重申。
豺狼:比喻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
坤维:指西南地区,坤为地,维为边际。
仁风:仁爱的风气。
德泽:恩惠和德行。
使者:指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人。
夔子:古代蜀地的守护神,象征力量。
阃外:指边疆或外地。
三川:泛指蜀地的河流,这里代指地方。
黯无色:形容失去光彩。
政恐:担忧政治上的问题。
鄙夫:谦称自己为粗人。
夷夏:古代华夏族对周边民族的统称,这里泛指所有人。
康济:救济、帮助。
生灵:指百姓或所有生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为送别友人韩美前往夔帅任所而作,表达了对韩美的高度评价和对其出镇边疆的深深期待。诗中以雪山比喻韩美的威望,"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形象地描绘了他在蜀地的影响力。诗人回忆韩美初到蜀地时,如猛虎下山,扫清了豺狼之患,使得地方安宁。接着,诗赞美了韩美的仁德,称其为真正的使者,深得百姓和动植物的信任。

在韩美即将离任之际,诗人表达了担忧,担心他的离去可能会让一些不安定因素再次抬头,"政恐狐狸出,依然扰吾民"。然而,他坚信韩美非比寻常,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虽分阃外忧,三川难为情",并且期望他能继续以平民生计为重,"大摅康济学,引手援生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是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也是对韩美治政能力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关心。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路守

道衰世弥隘,俗薄人易骄。

一为居所移,盛气干云霄。

官曹出已下,俯视如僬侥。

崇卑两悬绝,相望天壤辽。

猗欤路汉州,冠缨早彯彯。

亨衢快著鞭,壮岁亟乘轺。

耘锄矜色尽,茂德日以昭。

朅来西南守,拣拔自公朝。

侯馆宾客富,平湖水竹饶。

退食未为乐,鸾舆万里遥。

赤子拊吾民,良朋遇吾僚。

薰然四时春,草木无枯焦。

明朝马首西,秋风更萧条。

当宁方急贤,三旌副旁招。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雷公达观赴召

我观靖康初,尘氛蒙帝阙。

君臣失上著,社稷几危绝。

君时沉布衣,抗疏何悲切。

言听豺狼诛,狐狸肝胆裂。

铁骑稍稍去,佞谀归一辙。

小臣更不容,排摈争媒蘖。

后来祸何如,欲语气先噎。

七年坐闭废,口舌宜钳结。

技痒不复禁,囊封仍论列。

朝廷果召还,爱士如饥渴。

魏阙心久驰,行色安可遏。

江山阻且长,忠信自平达。

露肘见天子,首荐经纶说。

邦荣身亦荣,无愧古明哲。

形式: 古风

食虾蟆诗

虾蟆胡为亦水族,形貌百丑谁尔怜。

天阴雨湿得快意,鸣声呷呷何嚣喧。

才离泥淖矜跳踯,脚手那解高攀缘。

一时蛙蛤结俦侣,纡青拖紫纷骈阗。

渔童网罩入市卖,痱磊成串不论钱。

有客殷勤劝我食,犀箸未下嫌腥膻。

煎膏软玉定虚语,猘犬所伤或可痊。

天生此物苦无用,污秽陂池宜弃捐。

如何月窟亦容汝,时放馋口伤清圆。

我愿蝈氏灰洒无噍类,免使成精飞上天。

形式: 古风

乘桴亭

孔子道不行,时君目腐儒。

乱邦难置足,遂欲九夷居。

更作乘桴语,与此意何殊。

一木异舟楫,波涛宁可踰。

愤世有激尔,盖用警聋愚。

季路犹未达,而况他人与。

我生亦不辰,兵戈溷中区。

两脚倦远涉,局蹐西南隅。

临深每慨叹,长江良起予。

兴发撑小艇,郁堙聊一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