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水声

洛水近吾庐,潺湲到枕虚。

湍惊九秋后,波急五更初。

细为轻风背,豪因骤雨馀。

幽人有兹乐,何必待笙竽。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洛水靠近我的房子,流水声一直响到我枕边。
湍急的水流在秋天之后更加惊人,清晨五更时分波涛汹涌。
微风轻轻吹过水面,豪放的气势源于骤雨过后。
隐士在这里享受这样的乐趣,何需等待笙笛音乐。

注释

洛水:洛河,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吾庐:我的房子,指诗人的居所。
潺湲:水流声,形容水缓缓流动。
枕虚:枕边空寂,形容夜晚的宁静。
湍惊:水流湍急,令人惊讶。
九秋:秋季的第九个月,泛指深秋。
五更初:黎明前的五更时分。
细为:细腻地成为。
轻风背:轻风吹拂水面。
豪因:豪放源自于。
骤雨馀:骤雨过后。
幽人:隐士,指诗人自己或向往隐逸生活的人。
兹乐:这种乐趣。
笙竽:笙和竽,古代的两种乐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天津水声》,描绘了洛水潺潺流过诗人家园的情景。首句“洛水近吾庐”点出诗人居住之地与洛水的亲近关系,次句“潺湲到枕虚”则写出流水声清晰入耳,仿佛直达梦境。接下来,“湍惊九秋后”描绘了河水在秋季湍急的景象,而“波急五更初”则进一步渲染了深夜水声的强烈冲击力。

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水声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展现出水势的变化和节奏感。他写到水流轻柔地随风摇曳,又在骤雨过后显得更为豪放。最后两句“幽人有兹乐,何必待笙竽”,表达了诗人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然之乐的心境,认为这样的生活乐趣无需外在的音乐相伴,自得其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洛水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天津闲步

洛阳城里任西东,二十年来放尽慵。

故旧人多时款曲,京都国大体雍容。

池平有类江湖上,林静或如山谷中。

不必奇功盖天下,闲居之乐自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

嘉祐壬寅岁,新巢始孱功。

仍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宫。

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

窗虚响瀍涧,台迥璨伊嵩。

好景尤难得,昌辰岂易逢。

无才济天下,有分乐年丰。

水竹腹心里,莺花渊薮中。

老莱欢不已,靖节兴何穷。

啸傲陪真侣,经营贺府公。

丹诚徒自写,匪报是恩隆。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天津弊居蒙诸公共为成买作诗以谢

重谢诸公为买园,买园城里占林泉。

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馀家争出钱。

嘉祐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券遂能专。

凤凰楼下新闲客,道德坊中旧散仙。

洛浦清风朝满袖,嵩岑皓月夜盈轩。

接䍦倒戴芰荷畔,谈麈轻摇杨柳边。

陌彻铜驼花烂漫,堤连金谷草芊绵。

青春未老尚可出,红日已高犹自眠。

洞号长生宜有主,窝名安乐岂无权。

敢于世上明开眼,会向人间别看天。

尽送光阴归酒盏,都移造化入诗篇。

也知此片好田地,消得尧夫笔似椽。

形式: 排律

天意吟

天意无他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

不欺谁怕居暗室,绝利须求在一源。

未吃力时犹有说,到收功处更何言。

圣人能事人难继,无价明珠正在渊。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