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崔郎中游西湖

万顷湖光一苇杭,画桥横接旧堤长。

松环九里烟云湿,梅压孤山水月香。

梵宇琳宫增突兀,铜驼金谷自凄凉。

悲吟一夜头添雪,惭愧崔鸿在洛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首句“万顷湖光一苇杭”,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广阔湖面与轻舟航行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自然之美。接着,“画桥横接旧堤长”一句,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桥与堤的延伸仿佛连接着历史与现实,赋予了画面以时间的维度。

“松环九里烟云湿,梅压孤山水月香”两句,通过松树环绕、烟云湿润、梅花压枝、水月飘香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西湖四季变换中的某一特定时刻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情感。松树与梅树的对比,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坚韧。

“梵宇琳宫增突兀,铜驼金谷自凄凉”两句,将目光转向历史遗迹,梵宇琳宫的巍峨与铜驼金谷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繁华与现今衰败的深深思考。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深化了主题,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悲吟一夜头添雪,惭愧崔鸿在洛阳”两句,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收尾,通过“一夜头添雪”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诗人面对西湖美景时内心的激动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远方友人崔鸿的思念之情。这一结尾不仅增添了诗作的抒情色彩,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和立体。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与历史感,以及诗人对自然、历史和友情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范仲山以涧谷居自号为赋二首(其一)

山林朝市两相忘,寂寂幽居兴味长。

雨过竹侵书帙净,风轻花落砚池香。

三杯卯酒醉未醉,一枕午窗凉更凉。

人境结庐元不俗,渊明何必定柴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范仲山以涧谷居自号为赋二首(其二)

丘壑中间著幼舆,何如此地卜幽居。

棋声夜静客饮酒,花影昼閒儿读书。

尘世覆蕉多得鹿,痴人缘木更求鱼。

先生梦觉浑无事,一笑浮云指太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山房遣兴

三径岚烟护碧苔,地无高下总栽梅。

花随流水绕除去,云共好山排闼来。

月冷蛙声諠鼓吹,风清蜃气耸楼台。

过逢况有侯芭在,白首玄经未足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灵岩

蹑石扪萝一径通,凭阑极目思无穷。

川明竹树萧疏外,人语烟云杳霭中。

风月五湖西子舸,楼台千古梵王宫。

艰难隐遁寻幽憩,晤语无人忆赞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