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智果寺

独径苍苔引瘦筇,墙阴修竹碧玲珑。

青山犹见及坡老,小雨何须问社公。

云冷石藏烹茗雪,日长门掩落花风。

定知神扈题梁字,不与当时劫火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一条孤独的小径上铺满了青苔,我手持瘦弱的竹杖前行,墙边的修竹显得翠绿晶莹。
青山依旧,还能看到坡老的身影,即使细雨蒙蒙,也不必去询问土地庙的神公。
云雾中的石头藏着烹煮茶水的冰雪,白天漫长,门户紧闭,只有落花随风飘落。
我深信那题在梁上的神灵之字,不会像当时的灾难烈火一样消失。

注释

独径:孤独的小径。
苍苔:青苔。
瘦筇:瘦弱的竹杖。
墙阴:墙边。
修竹:高大的竹子。
碧玲珑:翠绿晶莹。
坡老:指苏东坡。
社公:土地庙的神公。
烹茗雪:烹煮茶水的冰雪。
落花风:落花的风。
神扈:神灵护卫。
题梁字:题写在梁上的字。
劫火:灾难烈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古寺中漫步的景象。"独径苍苔引瘦筇",诗人走在被苔藓覆盖的小路上,手持拐杖,这是对清幽僻静环境的一种描绘。"墙阴修竹碧玲珑",古寺之中,竹影婆娑,墙阴处的竹子显得更加翠绿和纤细。

"青山犹见及坡老",诗人提到青山依旧如昔日,而“小雨何须问社公”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即便是细微的雨水,也不必去询问古时贤者,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的。

"云冷石藏烹茗雪",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座寺庙中的幽深与静谧。这里的“云冷”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感,而“烹茗雪”则是一种对孤寂生活的写照,即使是煮茶,也仿佛是在用雪水。

"日长门掩落花风",随着白昼渐渐延长,寺庙的大门被关闭,窗外飘落的花瓣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定知神扈题梁字,不与当时劫火同”,诗人坚信在这片静谧之地,有着超凡脱俗的力量存在,这种力量不会受到外界纷争的影响。"不与当时劫火同",则是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喧嚣与冲突的一种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寺庙静谧氛围的刻画,传递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湖上

岚雾濛濛晓未收,青红窗户失飞楼。

雨添芳草侵官道,水涨浮萍入御舟。

苏小只传身后曲,江淹曾赋别时愁。

杏花风急清明近,已觉新寒似麦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湖上值雨

波痕新绿草新青,有约寻芳芳不晴。

莎径泥深双燕湿,柳桥烟淡一莺鸣。

山围故苑春常锁,泉落低畦暖未耕。

十载旧踪时入梦,画船多处看倾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窗外梅方开

淡月江南树,香奇影亦奇。

春前十二月,雪后两三枝。

冷蕊疏堪数,孤根稳不移。

西湖老仙宅,清梦夜何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答赵源仲

人到中年万事慵,我今况是六旬翁。

归心已薄西湖水,馀力重修古泮宫。

官里简书尤可畏,案头笔砚岂无功。

迩来士习殊轻峭,愿与醇儒振义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