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记俗八韵

菰饭沾花蜜,冰团裹蔗腴。

油淹枯茹滑,糟闷活鳞濡。

饷篚争门入,瘟船出市驱。

屑蒲形武兽,编艾写髯巫。

朱揭横楣榜,黄书闯户符。

辟邪钗篆蹙,解厄腕丝纡。

恶月多忧畏,阴爻足备虞。

更闻因屈子,深动楚人吁。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菰米饭沾着花蜜,冰团包裹着甘甜的蔗汁。
油炸的干蘑菇口感滑腻,醉酒的鱼儿更加鲜活。
人们争先恐后地送食物进门,瘟疫船只被赶出市场。
菖蒲叶做成武兽形状,艾草上刻画着巫师的胡须。
红色的横幅挂在门前,黄色的符咒闯入门户。
避邪的发钗刻有精致的纹饰,解厄的手环编织着复杂图案。
不吉利的月份让人忧虑,阴暗的卦象足以防备。
更因为屈原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楚国人的哀叹。

注释

菰饭:菰米做的饭。
花蜜:花粉酿成的蜜糖。
冰团:冰制的团子。
蔗腴:甘蔗的甜美。
油淹:油炸。
枯茹:干蘑菇。
活鳞:活鱼。
瘟船:象征疾病或不幸的船。
屑蒲:切碎的菖蒲。
武兽:装饰性的兽形。
编艾:编织艾草。
髯巫:留着长须的巫师。
朱揭:悬挂红色横幅。
黄书:黄色的符咒。
辟邪钗篆:避邪的发钗图案。
解厄腕丝:解厄的手环。
恶月:不吉利的月份。
阴爻:阴暗的卦象。
屈子:屈原。
深动楚人吁:深深触动楚人的悲叹。

鉴赏

这首宋诗《重午记俗八韵》是项安世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食物入手,如菰饭蘸花蜜、冰团裹甘蔗,展现了节日的甜蜜与丰盛。接下来描述了油炸食品和酒酿的美味,以及人们竞相购买的热闹场景。粽子的制作也体现了民俗特色,如菖蒲叶包裹的武兽形状,艾草编织的巫师形象。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装饰,如红纸横挂的门楣榜和黄书贴在门户上的符咒,寓意驱邪避凶。钗篆和腕丝的细节,增添了神秘和祈福的气氛。端午时节,人们因担忧疾病而倍加小心,各种预防措施完备。

最后,诗人提及屈原的故事,引发人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楚国人民悲悯之情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端午节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月二十日被檄考试出门(其二)

琼林花底散游鞭,回首长安十八年。

羞把文章对年少,老夫衣钵不堪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九月十日独游钟山

天时少佳日,人事多婴怀。

选胜难两遇,卜征非一乖。

平生梦钟阜,一月榜秦淮。

半世迹方近,三旬心始谐。

允哲兹游艰,果谅此日佳。

高秋净平麓,暖景融阴崖。

时丁酬酢暇,心适烦纡排。

出郭玄笋舆,陟巘青芒鞋。

志塔涌重屋,竺水环方阶。

木末但尘壁,定林堆断柴。

谁为好事者,尚丁双诗牌。

相见廊庙姿,骑驴渡松钗。

玄思入秋骨,高情渺天涯。

傥无经世迹,胜韵谁得偕。

因观夔禹难,始悟巢许侪。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二十九日道中次韵酬寄罗鄂州

经世事日远,独往奈婆娑。

两途一未遂,痛饮复高歌。

往者长已矣,黄山郁嵯峨。

在者聊复尔,后生谁错摩。

向来志士心,中夜如惊波。

秋鹰锦韝旋,天马金盘陀。

用士苦不早,岁月飒已过。

剖符蛮触间,使逐屈宋哦。

珊珊青霞佩,粲粲紫玉珂。

不嗔舞地小,但道暮山多。

我意欲怜君,将如君笑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二十六日下山观胜业寺禹柏偃卧地上分为九枝

人言禹时柏,是否何必研。

要知是古物,少亦逾千年。

盘盘九龙子,脊尾何蜿蜒。

疏髯挟雷雨,瘦骨含风烟。

居然负世望,淡苦依老禅。

纷披苔藓中,偃息鱼鼓边。

不知亿万人,饥饿长呼天。

我欲笺上帝,六丁呼使前。

九龙分九州,各值所治田。

膏泽皆要足,阴晴无敢愆。

如此岂不善,天心应谓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