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折苇江流疾似帆,九年枯坐向寒岩。
静中悟得言诠妄,笑把如来《大藏》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石岩在江边看到折断的芦苇随水流迅速如帆,引发了他九年静坐深思的体验。他在寂静中领悟到言语和概念的虚妄,进而笑对佛教经典《大藏经》,暗示他已经超越文字束缚,达到了某种顿悟或内心的平静。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修行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禅修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洞察。整体风格简洁明快,富有禅意。
不详
登眺台千尺,论心酒一尊。
青霜侵树杪,丹叶舞江村。
逐浪同浮梗,随风欲断魂。
荣枯何足叹,此日幸归根。
夜雨洗山岩,朝来翠独湿。
趺坐学观空,清风满香积。
正因字本无,而我好翰墨。
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
窗竹皆虚心,庭松多劲节。
体此长青树,原不在虚实。
何况钟鱼间,梵理更无得。
坐久闻妙香,慈航如可接。
花钿翠袖久蠲除,经案绳床意自如。
性懒已忘憍慢习,家贫犹惜旧藏书。
谈空有弟穷禅理,适兴从亲学蠹鱼。
更喜萧疏尘虑少,草衣木食足安居。
幽居惟自适,一编聊自遣。
白昼一何长,安不自黾勉。
古人虽往矣,微旨亦须阐。
空檐滴长漏,炉香生宝篆。
每当兴会嘉,双手不释卷。
嗟哉世俗子,不解亲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