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属于他的《杂咏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功业未成和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深切感慨。
"勋业无成照水羞" 这一句中,"勋业" 指的是功绩或成就,而 "无成" 则表明这些期待并未实现。"照水羞" 强调了诗人面对镜中自己的影像,内心充满了羞愧和自责之情。
接下来的 "黄尘入眼见山愁" 描述了旅途中的劳顿与对远方山峦的眺望。"黄尘" 指的是路上的尘土,而 "入眼" 则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旅途所带来的一种心灵上的疲惫感。"见山愁" 通过景物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念。
第三句 "烟中漠漠江南岸" 描写了一种朦胧和模糊的情景,"烟中漠漠" 常用来形容远方景色在薄雾或微风中的迷离感。这里的 "江南岸" 则是诗人心之所向,一片充满乡愁与温情的地方。
最后一句 "更与家人一少留" 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不舍。"更与" 有进一步、更加的意味,而 "家人" 是诗人最亲近的人,也是他内心深处所依赖和寻求安慰的对象。"一少留" 则透露出诗人希望能多陪伴他们一些时间,哪怕只是短暂的一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抱负、旅途劳顿与家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将内心的忧虑与外在的山水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