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山歌

司空山,在云外,时人到得方自在。

我今随力幸登临,四顾巍巍无向背。

绝遮拦,难比况,千山万山齐恃仰。

九夏炎炎雪正飞,三冬飒飒华初放。

春不荣,秋不落,隐隐昭昭倚寥廓。

直下人间咫尺间,欲上之人难措脚。

人迹绝,野境宽,触事无能懒散便。

有时向日岩前坐,有时乘困日高眠。

不学禅,不修道,只么腾腾恣颠倒。

百种无求个野人,随分随缘能作造。

不从他,不觅己,一句灵灵万缘里。

自从识得祖师关,历历明明此为始。

无妙名,无忌讳,来者向渠只么是。

任你千般与万般,何曾出得个些子。

分明说报知音,目炙风吹不用寻。

须弥南畔相逢著,积翠台边旨更深。

旨更深,谁会得,东村王老眼前黑。

李四张三不信伊,问尽邻家转疑惑。

转疑惑,不较多,为君吟作司空歌。

宫商角徵任吹唱,角徵宫商争奈何。

形式: 古风

翻译

司空山在云端之外,一般人抵达才能感到自在。
我如今尽力登山,环顾四周,只见崇山峻岭,没有边际。
无法阻挡,难以比喻,千万座山峦一同仰望。
夏日炎炎雪花飘,寒冬腊月花儿开。
春不繁茂,秋不凋零,隐约可见,倚靠在广阔的天空。
它近在咫尺人间,想要攀登的人却难以立足。
人迹罕至,野外广阔,面对事物,我心慵懒散漫。
有时坐在阳光下的岩石前,有时困倦了就高卧。
不修禅定,不研佛法,只是随性而活。
身为野人,无所求索,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不执着于他,不追寻自我,一切在灵性的领悟中。
自从认识祖师的教诲,一切豁然开朗。
无需美名,无需避讳,来者皆是如此。
无论你有多少想法,从未改变过什么。
明明白白告知知音,无需寻找,只需倾听。
在须弥山南相遇,积翠台边,深意更浓。
深意难解,谁能领会,东村王老对此困惑。
李四张三不信,询问邻居,疑惑更深。
疑惑重重,只为为你吟唱司空山之歌。
宫商角徵,音乐任意演奏,但又能如何呢?

注释

司空山:地名,诗中的山。
自在:自由、舒适的感觉。
巍巍:形容山势高大。
炎炎:形容夏日酷热。
寥廓:广阔无垠。
咫尺:极短的距离。
野人:指诗人自己,有超脱世俗之意。
积翠台:可能指司空山上的一个景点。
旨更深:意味更加深远。
王老:对年长者的尊称。
疑惑:不解或困惑。
宫商角徵:古代音乐的四个基本音阶。

鉴赏

这首宋朝僧人释择崇的《司空山歌》描绘了司空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的独特心境。诗中,司空山被形容为云外仙境,只有到达那里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诗人随心所欲地登山游览,四周高山环绕,四季景象奇特,春不荣秋不落,显示出山的永恒与超然。

诗人在这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学禅修道,而是随性而行,自在逍遥。他以野人的身份,无求于世,随缘生活,享受与自然的亲近。在司空山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智慧,不受外界干扰,明白了一切皆在“一句灵灵万缘里”。

然而,对于山的奇妙之处,诗人深知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即使是熟知的朋友也可能疑惑不解。尽管如此,他还是愿意将这份领悟通过诗歌传达给他人,希望有共鸣者能体会其深意。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司空山独特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

释择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二首(其二)

金佛不度炉,穷源有处无。

木佛不度火,浑崙咬不破。

泥佛不度水,何处不是你。

真佛屋里坐,赵州言是祸。

水牯会耕田,黄牛能拽磨。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二)

西山青,无谓情。洪井碧,无涓滴。西山人,见曷亲。

西山事,无可似。

若是灵利底举著便知,懵懂者付与德山临济。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一)

柴鸣竹爆惊人耳,大洋海底红尘起。

家犬声狞夜不休,陆地行船三万里。

坚牢地神笑呵呵,须弥山王眼觑鼻。

把我东行却向西,南山声应北山里。

千手大悲开眼看,无量慈悲是谁底。

形式: 偈颂

牡丹

东君著力为渠裁,妙绝真姿不受埃。

嗟我一观如梦幻,倚栏非为爱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