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客感

借得蒲团坐上方,偏因结习感苍茫。

虫声先候满山馆,雨气四时寒石床。

自是客情多黯淡,更兼风景足凄凉。

试听十二芙蓉漏,一入空宵分外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僧舍客感》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僧舍时的内心感受与周遭环境的交融。

首联“借得蒲团坐上方,偏因结习感苍茫”,诗人以借来的蒲团为坐垫,坐在僧舍的高处,心中却因过往的习气而感到一片茫然。这里通过“借得”和“坐上方”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寄人篱下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自我反省。

颔联“虫声先候满山馆,雨气四时寒石床”,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山馆中传来虫鸣,四季的雨水凝结在石床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景象。这里的“满山馆”与“寒石床”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颈联“自是客情多黯淡,更兼风景足凄凉”,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客人的黯淡心情以及周围景色带来的凄凉感。这两句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尾联“试听十二芙蓉漏,一入空宵分外长”,诗人通过倾听时间的流逝——十二芙蓉漏的声音,来表达对时间的感慨。在空旷的夜晚,时间似乎格外漫长,这种对时间的感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僧舍生活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过往的反思,也有对当下孤独的感怀,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夜偕蒋大荡桨青波涌金之间乘兴直过孤山至六一泉

桥外寒云柳外村,廿年心事此中论。

三更凉月白堕水,十里芰荷香到门。

何处可招和靖鹤,此间应有谪仙魂。

湖山满目谁相饷,扣棹长怀地主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渡钱唐怀蔡芝山剡中

平沙初捲海潮腾,古思茫茫倚槛增。

满目云山迷剡北,过江灯火作西兴。

几株玉麈挥南渡,一夜银凫走六陵。

不尽兴亡成独吊,扁舟风雪兴谁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初秋苦热步至孤山之阴即用东坡腊日游孤山韵

髯仙昔来明圣湖,雪压云气遥山无。

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

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

恨不即此营茅庐,我来与山两不孤。

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

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

形式: 古风

桐江舟望

来是深冬去是秋,萧萧风景动羁愁。

一番迎送无情甚,如此飘零得已不。

帆势如鹰掠秋水,涛痕似马挟归舟。

溪山怅好常相待,几日闲踪许暂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