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信是虚闲地,亭高亦有苔。
绕池逢石坐,穿竹引山回。
果落纤萍散,龟行细草开。
主人偏好事,终不厌频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山水之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这种安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信是虚闲地,亭高亦有苔"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态。亭子建在高处,即便如此,也长出了苔藓,这不仅描绘出亭子的高峻,更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沧桑。
"绕池逢石坐,穿竹引山回"一句,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活动。绕着池塘转,遇见巨石而坐下,通过竹林穿行,引领读者随着山势的起伏而行。这里不仅展示了景色,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果落纤萍散,龟行细草开"一句,进一步描绘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果实落地,被水面的萍藕所包围;龟兔在细软的草丛中缓慢前行。这两种景象都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力。
最后一句"主人偏好事,终不厌频来"则透露了诗人对这位主人及其热爱园林生活方式的赞赏。尽管主人对于打理和维护这份自然美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勤劳并没有带来疲惫感,反而是源源不断的喜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于淡泊宁静生活方式的向往。
不详
丛木开风径,过从白昼寒。
舍深原草合,茶疾竹薪乾。
夕雨生眠兴,禅心少话端。
频来觉无事,尽日坐相看。
药力资苍鬓,应非旧日身。
一为嵩岳客,几葬洛阳人。
石缝瓢探水,云根斧斫薪。
关西来往路,谁得水银银。
山松径与瀑泉通,巾舄行吟想越中。
塞雁去经华顶末,乡僧来自海涛东。
关分河汉秋钟绝,露滴猕猴夜岳空。
抱疾因寻周柱史,杜陵寒叶落无穷。
风泉尽结冰,寒梦彻西陵。
越信楚城得,远怀中夜兴。
树停沙岛鹤,茶会石桥僧。
寺阁连官舍,行吟过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