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颂示众

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

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

鞭绳既无用,人牛复何有。

此时唯己知,始觉从前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牧牛颂示众》由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以牧牛为喻,阐述了修行与生活的哲理。

首句“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形象地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如同牧牛一般,需要时刻关注和引导,不能让事物自行发展,否则容易偏离正道。这里的“鼻索”比喻是引导、约束的力量,提醒人们在生活和修行中,要保持警觉,适时调整方向。

接着“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进一步说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并非自然而然地达到理想状态,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和培养,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良好品质。这暗含了修行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耐心的培育,才能逐渐接近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鞭绳既无用,人牛复何有”则是一个转折,指出过度的约束或强制,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真正的和谐与自由,来自于内心的驯良与自我修养,而非外在的强力干预。这里强调了内在修为的重要性,以及外在手段的局限性。

最后,“此时唯己知,始觉从前咎”表达了深刻的领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实践了这些道理,才能意识到过去行为中的错误和不足。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觉醒,鼓励人们通过自我认知和反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牧牛为载体,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生活与修行中的关键问题,如自我引导、持久努力、内在修养以及自我反思等,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传灯录

谁谓拈花后,联芳直至今。

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

蝶在花犹在,春深草亦深。

轩窗倚疏豁,闲听洞龙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

即此用,离此用,箭未离弦的先中。

万仞崖前撒手归,一句机玄无用用。

此时针芥审无差,戴恩奚翅丘山重。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

形式: 偈颂

题廓然居士指庵

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

此庵容法界,当处洞真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

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刘公任侍郎比乞法名示之以妙通兹承佳偈因和以答

法法彰全妙,心心祇自通。

迥然分木迹,廓尔绝边中。

谛了名斯立,安行实所从。

大哉无事事,裴运有孤风。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