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吴瑞生尝患腹痛自言遇小不平辄发以酒浇之则止酒醒复然余闻而异之为作此歌不敢望枚生七发聊用广瑞生意耳

袁生尝有言,人不可无癖。

天下难医是俗病,往往奇人有奇疾。

吴郎洒落风流人,何事捧腹常呻吟。

自言此中多磈礧,遇事辄发谁能禁。

初如车轮辘轳搅,继乃干戈剑戟扰。

但得一盏春融融,无那酒醒愁渺渺。

余闻此言三叹息,此症未许庸医识。

余老世途屡折肱,请为放言代草檄。

君不见此中空洞自本来,何处崎岖得荆棘。

会当笥经卷五千,兼可容卿辈数百。

有时五岳起立江河奔,有时青天万里云无迹。

纷纷冰炭徒满怀,摩挲祗供一笑剧。

劝君不用纯灰三斛洗,世间亦无中山千日醴。

酒不为功亦非祟,但请皈心向慈氏。

为君刬却人我根,到处常得轻安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友人吴瑞生尝患腹痛自言遇小不平辄发以酒浇之则止酒醒复然余闻而异之为作此歌不敢望枚生七发聊用广瑞生意耳》。诗中描述了友人吴瑞生患有腹痛之疾,每当遇到不平之事,便借酒浇愁,酒后虽能暂时缓解痛苦,但酒醒之后,愁绪又复涌上心头。诗人对此现象深感好奇,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腹痛比作内心的困扰,酒比作暂时的慰藉,而“空洞自从来”的表述则暗示了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自由。诗人鼓励友人不应过度依赖外物来寻求解脱,而是应该转向内心的修养,通过“皈心向慈氏”(即信仰佛教)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独特性格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疾苦的同情与关怀,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戏赠吴鹿长

去年逢子西湖曲,新妆绮疏映湖渌。

一曲干杯笑不停,灯下酡颜胜红玉。

今来丰干子出迎,讶子形骸太瘦生。

自言脾病连三月,斋厨冷澹如枯僧。

吁嗟别子曾几时,昔时豪华今尔为。

吴郎吴郎我知子,子病可疗癖难医。

自古钟情在我辈,仆本恨人谙此味。

风流老却梦已陈,古剑悠悠犹有气。

桃叶渡头望眼赊,秦淮月对白门斜。

朱弦罢弄乌丝湿,我闻断肠况子耶。

我尝爱子胸怀真,少许却胜多许人。

但恐君情犹未至,情痴未足为君累。

纵令黑瘦来清虚,不似肥痴拥渣滓。

况子貌枯神转腴,高谭炯炯双眼珠。

岂有此人为情死,终看梦觉成栩蘧。

形式: 古风

赠别吴正子

华屏山头月初上,喜子能来共村醠。

河西桥外雪片飞,愁子冲寒匹马归。

忆昨丰干初见子,向我喃喃情不已。

欲扶风雅回波澜,不为区区念桑梓。

君不见丰溪村中十万家,朱门粱肉纷如麻。

吴生闭门守四壁,百城万卷徒相誇。

囊空不肯留一钱,好客时时沽十千。

腰间湛卢脱手赠,匣里自保朱丝弦。

我今别子行复东,扁舟直下随飞鸿。

新安江清钓台矗,此时念子心忡忡。

吁嗟乎吾侪意气岂轻掷,一腔虽丹双眼白。

君看世路皆悠悠,别后头颅好珍惜。

形式: 古风

洞庭看梨花柬别王淑士

与君期看盘螭花,忽漫乘风洞庭去。

洞庭十万梨花村,村村花发当湖曙。

石公山西龙渚湾,毛公坛下包山寺。

幽奇秀特天下无,临风绝叫何由寄。

生平小别无三月,相思累累动盈札。

自从升沉隔云泥,江波渺渺吴天阔。

别君三年一见君,简书催君行复发。

君不见城东岁暮雨窗西,两度幽怀不能说。

白门洵佳丽何如故山好,清游尚难同况乃。

期汗浩知君买山怀远志,笑我干时恋小草。

他年出处两茫茫,长使青山看人老。

形式: 古风

盘螭山访觉如上人不遇

三年十月盘螭路,石脚纡回矮松树。

谁开绝凹香茅宇,四壁围丹门漾素。

重来春浓山正午,湖光欲曙花将暮。

两度寻僧僧不遇,小憩幽窗觉禅趣。

庭中残桃自送迎,湖面浮峰无去住。

君不见六浮山阁今非主,六浮居士居无处。

欲乞一单终馀年,坐对青山参活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