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灭身何在,门人隔此生。
影悬尘已厚,塔种柏初成。
溪院秋先雪,山堂古有精。
当时挂锡处,树老几枝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静禅师的高僧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诗人刘得仁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师隐逸的生活以及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寂灭身何在,门人隔此生" 表示静禅师已经达到了心灵上的寂灭境界,他的肉体之所在已不再是尘世关注的对象,而他的门徒或访客只能隔着某种屏障去感知他的存在。
"影悬尘已厚,塔种柏初成" 描写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变化。静禅师的身影似乎已经融入了山林之中,而他曾经种植的柏树也开始长成了,这些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
"溪院秋先雪,山堂古有精" 描绘了一幅深山秋雪的景象。溪边的禅院在秋季就已经降下了雪花,而山中的古老建筑里似乎藏着某种神秘而高贵的精华。
"当时挂锡处,树老几枝倾" 则是对静禅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进行的描写。当年他在此挂锡(即居住)之地,如今只剩下几株古老参天的树木,其枝条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倾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师生活状态的细致刻画,传达了对静谧、超脱世俗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切赞美。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以及生命短暂无常的哲理思考。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
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
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
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
先生此幽隐,便可谢人群。
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
山居心已惯,俗事耳憎闻。
念我要多疾,开炉药许分。
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
因居石室贫,五十二回春。
拥褐冥心客,穷经暮齿人。
翠沈空水定,雨绝片云新。
危细秋峰径,相随到顶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