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凤麟胶尽夜如何,共叹先生剑解多。
几度吊来唯白鹤,此时乘去必青骡。
图中含景随残照,琴里流泉寄逝波。
惆怅真灵又空返,玉书谁授紫微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贲的作品,名为《奉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一位道士离去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凤麟胶尽夜如何,共叹先生剑解多。”这里的“凤麟”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它们的出现往往象征着吉祥或是皇权的合法性。而“先生剑解多”则表明这位道士不仅拥有高超的剑术,还有着深邃的智慧和解答。
“几度吊来唯白鹤, 此时乘去必青骡。”诗人提到“白鹤”可能是指代某种纯洁或灵性之物,而“吊来”则暗示了对这位道士的召唤或邀请。至于“此时乘去必青骡”,则可能是在说这位道士将乘坐神马(以青骡为象征)离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图中含景随残照,琴里流泉寄逝波。”这里,“图中含景”可能是指画中的景致,而“随残照”则是在说这些景致随着日落而渐渐消失。至于“琴里流泉”,则是在形容一种超然的境界,好像琴声中也能听到溪流般的声音。而“寄逝波”则是在表达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惆怅真灵又空返,玉书谁授紫微歌。”诗中的“惆怅真灵”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不舍和哀伤,“又空返”则是说这种情感最终还是归于虚无。而“玉书谁授紫微歌”则是在问,这种高远的道德或修养,又是由谁来传授呢?这里的“紫微歌”可能指的是一种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超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以及对于某种精神追求或修养的向往。
不详
池塘萧索掩空笼,玉树同嗟一土中。
莎径罢鸣唯泣露,松轩休舞但悲风。
丹台旧氅难重缉,紫府新书岂更通。
云减雾消无处问,只留华发与衰翁。
桂枝新下月中仙,学海词锋誉蔼然。
文阵已推忠信甲,穷波犹认孝廉船。
清标称住羊车上,俗韵惭居鹤氅前。
共许逢蒙快弓箭,再穿杨叶在明年。
疏野林亭震泽西,朗吟闲步喜相携。
时时风折芦花乱,处处霜摧稻穗低。
百本败荷鱼不动,一枝寒菊蝶空迷。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偶发陶匏响,皆蒙组绣文。
清秋将落帽,子夏正离群。
有恨书燕雁,无聊赋郢云。
遍看心自醉,不是酒能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