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其二)

祖关有界限东偏,圣域从新祀五贤。

顾我后来虚讲学,何人先悟竟逃禅。

尽容云懒看诸岫,长在山清羡此泉。

记得过桥曾待月,书声遥度一溪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青原山重游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联“祖关有界限东偏,圣域从新祀五贤”点明了地点和历史背景,青原山作为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重新祭祀五贤,彰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纪念。

颔联“顾我后来虚讲学,何人先悟竟逃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后学之人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前人智慧的钦佩,以及对逃避尘世烦恼的禅宗思想的思考。

颈联“尽容云懒看诸岫,长在山清羡此泉”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群峰秀美的景象,以及清澈泉水的诱人之处,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尾联“记得过桥曾待月,书声遥度一溪烟”回忆了过去在桥上等待月亮升起的情景,以及远处传来的书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其三)

重讯刘郎去后春,元都观里尚阴新。

黄荃过眼皆成画,阮肇同来倘有因。

满地晚花如待我,多情香草更留人。

片时且话三生石,何处能容半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其四)

摩挲断碣画廊深,万劫难磨吊古心。

墨宝镇山徒有石,忠魂归国只遗琴。

论诗江右仍宗派,招隐淮南孰嗣音。

五笑亭中又三笑,回头风韵满松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螺子山谒文信国公祠,同侯亭、寿泉作

野草摧霜血凝碧,突兀荒祠卧残石。

俎豆其间亦等闲,故应此地依忠魄。

大江滚滚从东来,朔风凛烈笳声哀。

谁向桑田话沧海,烟云变灭何有哉。

峰为文笔水为字,兹山屹作回澜势。

巍然坊表照乾坤,万古纲常此维系。

我来正值日当中,天宇寥廓群籁空。

哲人已往典型在,高山仰止萦私衷。

憾公生不唐虞际,稷契皋夔并同世。

星云糺缦复且歌,完将正气还天地。

不然有山可隐居,韬光自读圣贤书。

黄冠野服得随意,朱程周邵吾其徒。

如何破碎山河改,空使潜龙出枯海。

大厦倾岂一木支,此意何由问真宰。

平生志匪饱与温,成败利钝安足论。

忠孝之求不易副,一身早许酬君恩。

前日青原见遗墨,诗意琴心两凄恻。

空山无人水自流,千载如闻声太息。

青螺郁郁白鹭闲,一水相望咫尺间。

元灯未坠瓣香祝,江头日日穷跻攀。

桑梓敬恭重回首,感嗟兴废坐良久。

偶谈轶事问宗支,益信善人终有后。

归来延伫浴沂亭,惆怅冬青树不青。

欲买松楸更培植,崇祠呵护仗山灵。

形式: 古风

题《寿泉诗集》,即次集中《自题》韵(其一)

入洛机云早,虹光已烛天。

才名方藉甚,著作渐巍然。

怀抱空千古,风尘老一毡。

谁知广文冷,结习未能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