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狼山寺三首(其一)

天风吹上狼山顶,看见扶桑日出初。

淮海北来吞两楚,江湖南去控三吴。

珠宫贝阙冯夷宅,古木苍藤帝释居。

为访祖龙鞭石处,拇窠履迹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狼山顶上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联想。首句“天风吹上狼山顶”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仿佛连天风都成为诗人感知的一部分。接下来,“看见扶桑日出初”借扶桑神话中的太阳象征东方的崛起,暗示着宏大历史的开端。

“淮海北来吞两楚,江湖南去控三吴”两句,通过描绘地理形势,展现了狼山的重要地理位置,它似乎连接着南北,控制着广阔的区域,显示出山的雄浑与气势。诗人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相结合,赋予狼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珠宫贝阙冯夷宅,古木苍藤帝释居”运用神话传说,将山中的景色描绘得如仙境般神秘,冯夷(水神)和帝释(佛教中的护法神)的居所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寓言了山中可能隐藏的古老传说。

最后两句“为访祖龙鞭石处,拇窠履迹定何如?”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帝王遗迹的好奇,尤其是秦始皇(祖龙)的传说,想象他当年的壮举,询问他的足迹如今是否依然可见。这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个人渺小与历史长河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狼山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色、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情怀。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游狼山寺三首(其二)

鲸波渺渺四无涯,阊阖天低手可排。

一塔倚空凌浩劫,两潮争港撼层崖。

半晴半雨龙归海,冲煖冲寒雁度淮。

安得乞身依佛日,遍寻灵迹访齐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游狼山寺三首(其三)

五峰相顾若枝撑,力障狂澜与海争。

下界人居龙伯国,上方僧住梵王城。

佛庖香讶山无蕨,公膳腥嫌市有蛏。

王事匆匆骑马去,落花啼鸟总关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二十六日自通州赴淮安

海虞城外经旬泊,狼五山前信宿留。

六计西来思挠楚,三军左袒愿安刘。

龙光夜吐雌雄剑,鱼尾朝衔甲乙舟。

今日南风催挂席,浪花飞雪打船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二十九日至淮安城南十五里述怀

欲向江湖觅钓矶,此心长与事相违。

添丁未办卢仝计,算老空知伯玉非。

淮甸草肥宛地马,楚州人著汉官衣。

将军奏罢平西捷,还许山翁倒载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