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苦旱

遍走仙坛与九渊,三旬涸尽涧中泉。

垤无鸣鹳嗟何及,古有刑鹅法孰传。

父守井槔形似鹤,儿归市籴瘦于猿。

旁人若识农家苦,粝饭藜羹直万钱。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月干旱时节农夫的艰辛生活。首句“遍走仙坛与九渊”,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农夫为求雨而四处奔波的虔诚与无奈。接着,“三旬涸尽涧中泉”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干旱对水源的影响,暗示了农夫面临的严峻挑战。

“垤无鸣鹳嗟何及,古有刑鹅法孰传。”这两句通过对比鹳鸟的哀鸣和古代刑鹅之法的缺失,进一步强调了干旱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感。鹳鸟的哀鸣象征着自然界的反应,而刑鹅之法的缺失则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父守井槔形似鹤,儿归市籴瘦于猿。”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农夫家庭成员在干旱中的生活状态。父亲守着井边汲水,身形瘦弱如鹤,体现了劳作的艰辛;儿子去市场购买粮食,身形瘦削如猿,反映了食物的匮乏。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农夫家庭在干旱季节里挣扎求生的画面。

最后一句“旁人若识农家苦,粝饭藜羹直万钱。”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上大多数人不了解农民艰辛生活的感慨。他认为,如果人们能理解农民的困苦,那么一顿粗茶淡饭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一万钱。这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现状的同情,也是对社会公平与理解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宋代农村在干旱季节的苦难生活,以及诗人对农民辛酸境遇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泳宰安溪(其一)

好为君王去字人,乃翁知汝耐清贫。

求民疾痛当如子,有道弦歌是悦亲。

月解前期须趣办,日生公事怕因循。

扫除诗癖祗勤政,最急无如赋役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泳宰安溪(其二)

邑小虽贫亦自嘉,遥知深僻似山家。

我思宫锦袍如梦,汝向黄绸被放衙。

守忆旧游须易事,吏存古意要无华。

但令禾麦年年好,肯羡河阳一县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泳宰安溪(其三)

此邑先曾有美传,雨旸仰佛令多贤。

复斋名比太丘长,清水仁如姑射仙。

廉白不惭居补处,精虔更为祝丰年。

殷勤办此身心去,莫怕溪滩稳放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王此山午寄虹字韵一首

早气如春夜即冬,操存要有主人公。

斯翁枉向尘埃老,好我遥知臭味同。

案上两图圆似月,毫端万丈吐如虹。

渠侬落处应谁会,未羡他家那一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