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

春半雨不绝,北风吹荒山。

江南花不开,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洪州七月围,粮尽力亦殚。

营头堕军中,旗纛沈江干。

汉道昔中微,白水应图记。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

干戈方日寻,天时自当至。

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

流离志不挫,终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后嗣。

抚掌长太息,且作南山歌。

开箧出兵书,日夜穷揣摩。

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

愿为诸将言,不省其奈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春半》,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春雨连绵、北风呼啸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江南花木凋零、白日愁云密布的凄凉氛围。诗人通过“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表达了对远方战事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接着,诗人回顾历史,提到汉朝中兴与刘备三分天下之事,暗示当前局势虽艰难,但并非无解。他强调“一身客荆州,毫不以措意”,即使身处异乡,仍能坚守信念,最终“终然正神器”,即能够实现理想,稳固政权。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品格与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最后,诗人提及其在荆州期间,得到诸葛亮(孔明)的辅佐,认为这是国家得以延续的关键。他感慨于诸葛亮的智慧,并表示愿意向诸将传授策略,尽管面对复杂局势,也坚信“中原有大势,攻战不在多”。这反映了诗人对战略与人才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困境的忧思,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赋得秋鹰

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

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八尺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瞿公子元錥将往桂林不得达而归赠之以诗

不成南去又东还,行尽吴山与越山。

万里一身天地外,五年方寸虎豺间。

厓门浪拍行人舸,桂岭云遮驿使关。

我望长安犹不见,愁君何处访慈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重至京口

云阳至京口,水似巴川萦。

逶迤见北山,乃是润州城。

城北江南旧军垒,当年戍卒曾屯此。

西上青天是帝京,矢边泪作长江水。

江水绕城回,山云傍驿开。

遥看白羽扇,知是顾生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