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内心世界的自由放达。首句“野旷紫叱拨,山深黄栗留”以生动的色彩对比,展现出辽阔的田野与深邃的山林景象,紫与黄的鲜明对比,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接着,“本为乞食去,兼作采真游”两句,既透露出诗人旅行的现实原因——为了生活而奔波,又暗含着追求精神满足和心灵自由的深层意图,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汗漫居乘马,逍遥杖剜鸠”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行旅状态,骑马驰骋于广袤的大地上,手持拐杖悠然自得地行走,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自在与洒脱。最后,“乾坤容放达,何处不菟裘”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自由放达生活的向往,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就能找到自己的“菟裘”,即安身立命之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