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

我登南梁山,下瞰岷江流。

大江天险限南北,兹作巨镇当上游。

熊蹲狮伏势绝陡,急洑盘涡此间走。

初疑鳌窟忽掀翻,倒插双螺碍星斗。

梁山博望二而一,导江忽劈巨灵手。

两崖屹立成千秋,却笑龙门只培塿。

嵌空怪石何嵷巃,万丈起自蛟龙宫。

阴厓破碎浪花蹴,绝顶的皪霞光烘。

浔阳九派浩东去,径须一束缓其怒。

从此滔滔入海流,此是江山不平处。

江山锁钥当吴头,上流有事兹咽喉。

谁知设险固无益,兴亡过眼谁能留。

寄奴宫殿今何在,王浚楼船万古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诗人黄景仁以生动的语言,将天门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巧妙结合,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思。

首句“我登南梁山,下瞰岷江流”,开篇即以登山者的视角,俯瞰岷江,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意境。接着,“大江天险限南北,兹作巨镇当上游”两句,点明了天门山作为长江天险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地理位置上的战略价值。

“熊蹲狮伏势绝陡,急洑盘涡此间走”描绘了天门山山势的险峻和水流的湍急,通过比喻熊和狮子来形象地表现山势的雄伟,同时“急洑盘涡”则展现了水流的复杂和动态美。

“初疑鳌窟忽掀翻,倒插双螺碍星斗”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奇特和壮观,仿佛是海底世界的倒映,充满了神秘和想象。

“梁山博望二而一,导江忽劈巨灵手”将天门山与古代地理事件联系起来,暗示了它在历史上曾扮演的关键角色,如引导长江水道的开辟。

“两崖屹立成千秋,却笑龙门只培塿”通过对比龙门山的小与天门山的大,强调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永恒。

“嵌空怪石何嵷巃,万丈起自蛟龙宫”描述了山中奇石的形态,仿佛是蛟龙的宫殿,增添了神话色彩。

“阴厓破碎浪花蹴,绝顶的皪霞光烘”描绘了山间瀑布和山顶霞光的美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浔阳九派浩东去,径须一束缓其怒”表达了对长江水势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从此滔滔入海流,此是江山不平处”总结了长江的最终流向,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不平等现象的反思。

“江山锁钥当吴头,上流有事兹咽喉”再次强调了天门山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将其比作锁钥和咽喉。

“谁知设险固无益,兴亡过眼谁能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指出尽管设防坚固,但最终无法阻止历史的变迁。

“寄奴宫殿今何在,王浚楼船万古愁”以历史人物刘裕(小名寄奴)和王浚的典故,引出对过去辉煌与现在消逝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天门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僧斋夜咏

一卧维摩室,闲身耐寂寥。

经鱼敲落月,佛火引深宵。

避缚思捐剑,逃声欲弃瓢。

何因老松桧,风雨尚萧骚。

形式: 五言律诗

对月

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

月明经客久,风意逼秋初。

亲老贫犹健,交稀病更疏。

还迟卜居愿,吾亦爱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城南晚步

空城何莽莽,风色肃以高。

荆芜翳崩堞,乱鸟鸣相号。

一叶得秋意,吹堕溪塘坳。

踽步惨无泽,寓睫万感交。

悲哉秋气凄,六合为萧条。

身计无一成,少壮已二毛。

山邱忽零落,顾影驰晖飘。

所以古先哲,相勉惟浊醪。

无为末士感,永贻来世嘲。

形式: 古风

十八夜偕稚存看月次韵

西风袅袅露漙溥,一叶惊心堕曲栏。

久病倍添明月好,此时真与故人看。

但工饮啖犹能活,莫说飘零怕减欢。

自分无才合蹉跌,深秋料理钓鱼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