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怀二首(其二)

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

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

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

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

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朮。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晚年身居低位,人生岔路何其多。
既听说他摇摆不定,又见他手段狡诈。
木瓜尚能报恩,玉楮却空无实质。
罢了,那正直之人,一生壮志已成泡影。
离去吧,不再赘言,归隐山林,以芝草为食。

注释

晚节:晚年。
卑秩:低微的官职或地位。
岐路:岔路,比喻人生道路的选择。
良非一:确实不止一条,即有很多种选择。
持两端:保持两面态度,指摇摆不定、犹豫不决。
挟三术:运用多种手段或策略,含贬义,暗示狡猾奸诈。
木瓜:常用于象征报答恩情,此处代指懂得感恩的人。
有报:有所回报,有感恩之心。
玉楮:玉做的楮树皮,比喻外表华美但无实际价值的事物。
论无实:理论上并无实际价值,空有其表。
已矣:罢了,表示无奈或惋惜。
直躬者:正直坦率的人。
壮图:宏伟的志向、远大的抱负。
失:失去,未能实现。
去去:离去,走开。
重陈:再次陈述,重复提及。
归来:返回,归隐。
茹芝朮:食用灵芝等草药,此处意指归隐山林,过清静修行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叙怀二首(其二)》。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晚年处境的感慨和自我反省。

"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自己晚年的行为可能被人误解,不是单一的好或坏,而且他在处理事情时往往能够兼顾多方面,掌握各种技巧。

"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

这里的“木瓜”和“玉楮”都是比喻,表示诗人对待名誉和物质利益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报答来自于心,而不是外在的荣耀或物质。

"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他觉得自己过去的雄心壮志已经无法实现,现在只能坦然接受现实。

"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朮。"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往不再多做回顾,而是要回到自然淳朴的生活状态中去,像“茹芝”一样简单而有益。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晚年对于自己一生所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名利和生命本质的看法。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将发还乡示诸弟

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

云胡当此时,缅迈复为客。

至爱孰能舍,名义来相迫。

负德良不赀,输诚靡所惜。

一木逢厦构,纤尘愿山益。

无力主君恩,宁利客卿璧。

去去荣归养,怃然叹行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秋怀

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

忆随鸿向煖,愁学马思边。

留滞机还息,纷拿网自牵。

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蜷局,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荆州作二首(其一)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