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

生涯一茅屋,物役忘万殊。

再为东诸侯,作军蒐被庐。

追寻念往迹,六鹢惭宋都。

浩歌记土风,谁能和且趋。

自笑良巳隘,真成撅株拘。

聊云效知止,未敢伤廉隅。

兹山阅人多,龙蟠委崎岖。

寄我千里目,筇枝尚堪扶。

但愁见中原,惊心怆嗟吁。

何由返我室,小径遵芋区。

未用怀远游,苍茫赋三闾。

明当秣吾马,解组戒仆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自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生涯一茅屋,物役忘万殊”表达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态度,居住在茅屋之中,不为外物所役使,忘却世间纷扰。接着“再为东诸侯,作军蒐被庐”两句,可能是在描述诗人曾经的官场经历,以及后来归隐的生活状态。

“追寻念往迹,六鹢惭宋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宋都的怀念,同时也有对自己行为的反省,似乎有些惭愧之意。“浩歌记土风,谁能和且趋”则展现了诗人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这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渴望。

“自笑良巳隘,真成撅株拘”两句,诗人自嘲自己的狭隘与拘束,可能是在反思自己过去的某些行为或思想。“聊云效知止,未敢伤廉隅”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现状,追求内心的平静,但又不敢轻易触犯道德底线的决心。

“兹山阅人多,龙蟠委崎岖”可能是对山川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暗含着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寄我千里目,筇枝尚堪扶”表达了诗人希望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需要依靠一些辅助工具,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准备。

最后,“但愁见中原,惊心怆嗟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何由返我室,小径遵芋区”则是诗人对于回归宁静生活的渴望。“未用怀远游,苍茫赋三闾”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历的放弃,转而选择更为内省的生活方式。“明当秣吾马,解组戒仆夫”则是对未来的规划,准备结束官场生活,过上更加自由自在的日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历史、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西斋初成廨中旧有太湖石数十枚因垒之庭下

万壑千岩不易求,壶中聊寄小瀛洲。

稍看硉兀云峰出,便有檀栾桂屿幽。

绝境自知难遽忘,奇踪争怪独能留。

山翁已老犹儿戏,漫拟伸眉一散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与晁激仲夜话

外家文采到诸郎,凛凛词锋未可当。

伴我何辞共戎马,怜君聊欲濯糟浆。

残年落寞风尘际,永夜从容银烛光。

祇恐扁舟吾欲去,病慵无意薄淮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答激仲

牛渚谁逢临汝郎,参军暂肯佐戎行。

世缘不拟营三窟,人事那求馈五浆。

春近岭梅横暗蕊,夜寒霜月落飞光。

十年情话何由尽,我亦伤心叹渭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答

生涯久许捕鱼郎,凫雁相追不乱行。

但遣陶庐有松径,不辞楚酒醉椒浆。

交情老柏寒方见,妙语灵珠夜有光。

回首渐知归路好,已看梅柳动初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