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嘲雁》,是宋代诗人潘玙所作。诗人以雁为对象,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对雁群行为的观察与评价。
首句“羽族无如尔列行”,将雁群比作鸟类中的精英,强调它们整齐的队列飞行,暗示其纪律严明。然而接下来,“于时底事较炎凉”则揭示了雁群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它们在比较气候的冷暖,选择适宜的生存之地。
“应嫌塞北多风雪,却向江南恋稻粱”两句进一步描绘雁群的行为,它们嫌弃北方的寒冷和风雪,而向往南方温暖且食物丰富的稻田。这表达了诗人对雁群选择的评判,认为它们过于追求物质享受。
“春到但知归计急,火明不料祸机藏”暗指雁群在春天来临时急于南飞,却没有预料到隐藏的危险。这里的“火明”可能象征着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如猎捕或气候变化。
最后两句“自从寄了苏卿信,此后传书竟渺茫”以苏卿典故,寓意雁群的通信行为,它们传递的信息如同苏武的书信一般,一旦离开,就难以寻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雁群行为的无奈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嘲讽雁群的选择,寓言般地揭示了人与自然、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