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乞碧芦

草有可嘉者,莫将萧艾俦。

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

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

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草木中有些值得赞扬的,但不要与萧艾混为一谈。
它们枝叶繁茂像竹子,深绿的颜色特别适合秋天。
每当风雨声响起,江湖的思绪就无法收敛。
虽然无功于世,但借这停留,也能有所寄托。

注释

草有:有些草木。
可嘉:值得赞扬。
萧艾:两种杂草。
俦:同类。
扶疏:枝叶繁茂。
全类:完全像。
竹:竹子。
特宜:特别适合。
风雨声:风雨的声音。
初入:刚刚开始。
江湖思:江湖的思绪。
莫收:无法收敛。
无功:没有功劳。
济天下:帮助天下。
藉此:借此。
一淹留:短暂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答人乞碧芦》。诗人通过对碧芦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性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草有可嘉者,莫将萧艾俦",意思是说在众多草木中,碧芦因其独特值得赞扬,不应与萧艾这类杂草为伍。"扶疏全类竹,苍翠特宜秋",形象地描绘了碧芦的挺拔和青翠,尤其适合秋天的景色。

"风雨声初入,江湖思莫收",通过风雨声引发出诗人对江湖的深深思考,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思绪。最后两句"无功济天下,藉此一淹留",诗人表示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只是借碧芦寓言,希望能在此处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答人见寄

鬓毛不患渐成霜,有托琴书子一双。

既乏长才康盛世,无如高枕卧南窗。

明知筋力难为强,犹说云山未树降。

多谢故人相爱甚,辙鱼幸免困西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答人放言

经时不见意何如,重出新诗笑语初。

物理悟来添性淡,天心到后觉情疏。

已全孟乐君无限,未识蘧非我有馀。

大率空名如所论,此身甘老在樵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答人语名教

开辟而来世教敷,其间雄者号真儒。

修身有道名先觉,何代无人达奥区。

焕若丹青经史义,明如日月圣人途。

鲰生涵泳虽云久,天下英才敢厚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答友人劝酒吟

人人谁不愿封侯,及至封侯未肯休。

大得却须防大失,多忧元只为多求。

规模焉敢比才士,度量自知非饮流。

少日何由能强此,况今年老雪堆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