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
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
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心境,仿佛已经达到一种仙境般的宁静和自在。"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中的“卜居”指选择或定居的地方,而“天苑畔”则是一个美丽而超凡脱俗的住所,诗人在这样的地方散步,无拘无束。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描绘了一幅暮色中沙滩清晰可见,微风吹动着风筝(纸鸢)的景象。这种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则是诗人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精神寄托,他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山林之下,用心去阅读那些与养生有关的书籍。这种行为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人游息处,与此曲池连。
密树才春后,深山在目前。
远峰初绝雨,片石欲生烟。
数有僧来宿,应缘静好禅。
旨甘虽自足,未是禄荣亲。
尚逐趋时伴,多离有道人。
山居衣以草,生寄药随身。
不食长无疾,年知出十旬。
静里层层石,潺湲到鹤林。
流回出几洞,源远历千岑。
寒助空山月,清兼此夜心。
幽人听达曙,相和藓床吟。
朱槛满明月,美人歌落梅。
忽惊尘起处,疑是有风来。
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