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四)

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

如何清世容高卧,翻作幽窗枕上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风吹铁器相互撞击发出声响,北方士兵在夜晚行军时声音回荡在营帐。
在这样的清平盛世,怎么能允许自己闲居无所事事,却反而让这声音成为深夜窗边的枕上思绪。

注释

风:风声。
铁:铁器。
相敲:相互撞击。
固:本来。
鸣:发出声音。
朔兵:北方的士兵。
行夜:夜晚行军。
响行营:声音在行军营中回荡。
如何:怎么能够。
清世:清平盛世。
容:允许。
高卧:闲居无所事事。
翻作:反而变成。
幽窗:寂静的窗户。
枕上声:枕边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首句“风铁相敲固可鸣”,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然界的风与金属的声音相互作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清脆、强烈的音响效果。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声音美学的敏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接着,“朔兵行夜响行营”,则是通过军队行进时的声音,展现了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这里的“朔兵”暗示着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气息,而“夜响行营”则增添了行动中的秘密和紧迫感。

第三句“如何清世容高卧”,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的心情。“如何”二字传递出一种无奈,“清世”暗指理想中的纯洁世界与当前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容高卧”则是表现诗人想要超脱尘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最后一句“翻作幽窗枕上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尽管外界可能喧嚣,但诗人通过音乐(这里特指风琴)找到了一种内在的安宁,将外部世界的声音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慰藉。这也体现出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即通过艺术来净化和升华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改革家、文学家的多才多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诗人在这短短几句话中构建了一幅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画卷。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三)

万物能鸣为不平,世间歌哭两营营。

君知此物心何欲,自信天机自有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二)

帘幕无风起泬寥,谁悲精铁任飘飘。

随商应角知无意,不待歌成韵已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一)

屋山终日信飘飘,似与幽人破寂寥。

为有机心须强聒,直教悬解始声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七)

系身高处本无心,万窍鸣时有玉音。

欲作镆耶为物使,知君能笑不祥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