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贵日甚

自从为关以为暴,物价何止相倍蓰。

人生衣食为大命,今已剿绝无馀遗。

真珠作襦锦作裤,白玉为饭金为糜。

苍天苍天此何人,遘此大疾谁能医。

无食吾欲食其肉,无衣吾欲寝其皮。

谁能为我覆八溟,一洗世界无疮痍。

丝麻粪土被天下,菽粟水火赒民饥。

风后力牧不可起,吾辈碌碌安能追。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自从战乱频发如虎狼,物价上涨何止数倍。
人的衣食是生命之本,如今匮乏到毫无剩余。
珍贵的珍珠做上衣,华丽的锦缎做裤子,白玉当饭金子煮粥。
苍天啊苍天,这是何人所为?这样的大灾难,谁能救治?
没有食物,我愿吃他的肉;没有衣物,我愿剥他的皮。
谁能替我扫平世间,让世界不再满目疮痍。
丝绸麻布普施天下,粮食饮水救民于饥饿。
像风后、力牧那样的英雄已无法再现,我们平凡人又怎能追赶得上。

注释

暴:形容战争带来的混乱和残酷。
倍蓰:形容物价上涨很多倍。
大命:生命的根本。
剿绝:彻底消灭,这里指物资匮乏。
襦:短袄。
糜:粥。
遘:遭遇。
疮痍:创伤和破坏。
丝麻:丝绸和麻布。
菽粟:泛指粮食。
力牧:古代传说中的贤臣,擅长畜牧。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高斯得的《物贵日甚》描绘了社会物资极度匮乏,物价飞涨的社会景象。诗中以“自从为关以为暴”开篇,暗示了战乱或贸易政策导致的物价失控。接着,“物价何止相倍蓰”强调了价格的疯狂上涨,百姓生活陷入困境,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变得极为稀少。“衣食为大命”一句揭示了民生之艰,衣食无着,令人悲叹。

诗人进一步夸张地描述了富人的奢华与贫者的困苦,如“真珠作襦锦作裤,白玉为饭金为糜”,反衬出普通民众的赤贫。面对这种社会疾患,诗人发出质问:“苍天苍天此何人,遘此大疾谁能医?”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无奈和对救治之道的渴望。

最后,诗人幻想有能者能改变现状,消除人间疾苦:“谁能为我覆八溟,一洗世界无疮痍。”这里的“八溟”象征广大的世界,表达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然而,他也明白现实中无力改变,只能感叹:“丝麻粪土被天下,菽粟水火赒民饥。”希望回归朴素生活,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激昂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改革的期盼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177)

高斯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齿落

韩公四十五,已赋齿落诗。

呀然顿崩弛,存者皆浮危。

我今恰半百,衰暮固其时。

一齿阙当门,摵其秋叶飞。

感兹生有涯,抚枕中夜悲。

伊人未闻道,文与百世期。

吾今食粟耳,将随野草萎。

圣路千万里,加鞭犹可迟。

形式: 古风

思耕亭

莘郊投耒兴,六百奠殷祀。

南阳辍耰出,汉业偾还起。

圣贤忧世心,秋月照寒水。

彼哉植杖徒,长往见何庳。

我读逸民传,初讶子陵志。

赤符燄方张,注想资共理。

掉头归深山,缪洗巢父耳。

六经凛刀尺,云乎不斯畏。

反覆史氏词,陵去良有以。

维人验进德,必于师友试。

历试犹夫人,成就安能伟。

挽士亦既来,舍王宁得已。

汉道汝不衡,先生可轻议。

钓台千万篇,未有惬予意。

赋诗题思耕,聊与发斯义。

形式: 古风

春日偶成

七年高卧霅溪滨,阅尽诸公上要津。

共怪朝无书一字,宁知项有铁千觔。

渊明肯仕义熙世,刘老要完元祐人。

四壁新堂基已就,从今饱挹洞庭春。

形式: 七言律诗

禹柏行

往年上会稽,凌空禹穴曾得窥。

今年浮沅湘,又见禹柏蹲山陂。

茫茫禹迹遍天下,独此二物称神奇。

凌云意气销铄尽,根心就化空存皮。

樛柯入地枯不死,反更上擢青铜枝。

被以九龙名,流传自何时。

得非木宿苍龙精,储英萃异成雄奇。

头角崔嵬讶撑拄,牙须磔裂相纷披。

孔明庙柏信称古,上距何翅千年奇。

杜陵品藻一何陋,遗落鼻祖收孙枝。

诿云此地不身到,何由得集衡湘诗。

呜呼,衡之山巍巍,湘之水瀰瀰。

地气何太偏,独于草木乎钟之。

柏兮手植自神禹,竹也种传由舜妃。

谁能为天分此畀人物,庶几可使悍俗嚚风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