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汉高帝庙

魂魄应游沛,空嗟庙貌残。

苍碑火剥裂,画壁雨阑干。

帐幕虚风肃,松槐白日寒。

升堂欲进拜,犹怯戴儒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灵魂似乎在沛地游荡,徒然感叹庙宇的破败。
青石碑被火烧得斑驳,壁画因雨水侵蚀而残破不堪。
营帐中只有冷风吹过,松槐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凄凉。
我想要进入殿堂敬拜,却仍畏惧戴上那象征儒者的帽子。

注释

魂魄:灵魂。
应:似乎。
游沛:在沛地游荡。
空嗟:徒然感叹。
庙貌:庙宇。
残:破败。
苍碑:青石碑。
火剥裂:火烧得斑驳。
画壁:壁画。
雨阑干:雨水侵蚀。
帐幕:营帐。
虚风:冷风。
肃:凄凉。
松槐:松树和槐树。
白日寒:阳光下显得寒冷。
升堂:进入殿堂。
欲进拜:想要敬拜。
犹怯:仍畏惧。
戴儒冠:戴上儒者帽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谒汉高帝庙》,表达了作者对汉高祖刘邦的敬仰与感慨。首句“魂魄应游沛”暗示了诗人想象中的刘邦精神依旧在沛县游荡,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接下来的“空嗟庙貌残”则描绘了庙宇的破败景象,流露出对岁月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感叹。

“苍碑火剥裂,画壁雨阑干”细致刻画了庙内遗迹的衰败,斑驳的石碑和残破的壁画,显示出历史的痕迹和风雨侵蚀的无情。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庄重的氛围。

“帐幕虚风肃,松槐白日寒”进一步渲染了庙宇的寂静和冷清,微风吹过空荡的帷幕,松槐在阳光下显得更加苍老,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两句“升堂欲进拜,犹怯戴儒冠”表达了诗人想要参拜却又犹豫的心情,这里的“儒冠”可能象征着文人的身份,反映出他对刘邦这位马上皇帝的复杂情感,既有敬仰又有自我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汉高帝庙的景象,寓含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个人身份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象之同诸君步之东禅院

二年憔悴走京尘,匹马归来访四邻。

足滑旧谙城下径,眼明重见里中人。

青蔬不没荒畦雪,翠柏常留野殿春。

风物自如人事改,夕阳哀泪落衣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象之以山药见赠

龙山有游客,赠药满筠笼。

叶渍沙泉碧,苗分石窦红。

斸应侵晓露,来喜及春风。

却笑丹砂远,卒勤勾漏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象之席上赋得寒字

爱子林亭胜,高秋驻马鞍。

梨红先著露,竹碧自生寒。

惨戚伤多事,淹留强一欢。

所嗟怯杯酌,不得倒吾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野步

目倦风尘观,身疲鞍马行。

春沙迎步润,山雪照怀清。

冰水初消色,林鸦欲乳声。

物华多感触,一动故园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